正文 第20章 親子理財--放眼未來的寶貝計劃(3)(2 / 2)

讓孩子明白家庭的經濟狀況

孩子是家庭的一個成員,他有權利知道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有些家長不知為何不願在孩子麵前提到家庭狀況,總是刻意回避,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從而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曾經就有一個這樣的真實故事:有一對夫妻很富有,但他們為了培養孩子“艱苦奮鬥”的精神,十幾年如一日地在孩子麵前裝窮,直到孩子考上大學的那一天,他們豁然買了一輛汽車送到了孩子的麵前,並且告訴孩子,他的家庭其實十分富有。然而這對夫妻並沒有等到預想中孩子的驚喜,反而是孩子的憤怒!孩子告訴他們,這十幾年來他都是在惴惴不安中度過,因為他擔心家裏會因為沒錢而不讓他考大學,因為擔心家裏破費生病時他從不讓自己病倒,因為知道家裏沒錢而從不敢提自己的興趣愛好……父母沒有想到自己的隱瞞會給兒子帶來如此大的壓力與痛苦,這讓夫妻雙方都後悔不已。

在現實生活中,在孩子麵前裝窮的家長不少,但在孩子麵前擺闊的家長也不少。有的家長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自己節衣縮食;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出國留學,勒緊腰帶過活,甚至全家舉債。而有些孩子根本不能體諒父母的艱難,在國外胡亂花錢,因為孩子覺得父母有經濟實力,所以從不擔心錢的問題。

家長在孩子懂事時就應該向孩子坦白家庭的經濟狀況,告訴孩子什麼是家庭可以負擔的,什麼是家庭負擔不起的。這樣做不但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同時也能讓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要知道孩子是家庭的一位成員,他們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家庭狀況,家長的一味隱瞞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從而造成孩子孤僻的心理。

讓孩子參與家庭的重大財務決策

讓孩子參加家庭的重大財務決策,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小孩,而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可以讓孩子有很強烈的當家做主的感覺,有利於培養孩子支配家庭生活的能力。

家庭的重大財務決策一般指花銷與投資兩方麵。投資方麵,由於孩子還小,還沒有參與討論的能力;花銷方麵是指為家庭購置大件商品,包括:買汽車、買家具、買大型家用電器、買奢侈品等,這些就完全可以讓孩子參與,聽取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會感覺受到了父母的重視,從而更加具有家庭責任感。

父母從嘉嘉上小學開始,就讓他參與家庭的重要財務決策,爸爸、媽媽與嘉嘉各有一票表決權,兩個人同意就算通過。

一次一家三口在逛商場時,媽媽看中了一件皮毛大衣。爸爸卻說這件衣服太厚重,並且十分不實穿,不同意媽媽購買。可媽媽卻覺得它很實用,堅持要買。由於爸爸媽媽意見出現了分歧,所以就詢問嘉嘉的意見,嘉嘉說:“我覺得媽媽應該買,媽媽是做業務的,冬天時在外麵跑多冷啊!媽媽應該穿得厚實些。”最終媽媽與兒子2∶1戰勝了爸爸,媽媽順利買下了那件皮毛大衣。事後,媽媽對嘉嘉說:“謝謝你啊嘉嘉,要不是你這個衣服我就買不成了。”嘉嘉聽後十分得意,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還有一次是就家裏要不要買第二台車展開了討論。從奧運會開始,北京便實行車輛尾號限行規定,每輛車一周有一天不能上路。由於媽媽是做業務的,每周有一天不能開車就會十分麻煩。爸爸想再給媽媽買一輛車,這樣既可方便媽媽,而且家裏用車也不會再“打架”。可媽媽卻心疼錢覺得不劃算,所以不同意購買。最後,父母又把決定權交到了兒子手上。嘉嘉這次把讚成票投給了爸爸,理由是:媽媽方便了,就能更好地做業務,能賺更多的錢。

家長們不要總以為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懂,把他們當小孩。現在的孩子都懂事得早,並且媒體那麼發達,通過媒體,孩子就沒有不知道的事。你越早把孩子當成大人對待,讓他參與家裏的財務決策,孩子就會越早了解持家之道,擔當家庭重任,這樣對孩子長大後獨立生活是十分有幫助的。

小財女心經:

父母真正對子女負責的教育投資不是給孩子留下多少錢,而是教會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賺錢。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你的一些行為舉止在無形當中就會影響到孩子。所以說,如果家長自己很浪費,就很難教育孩子節儉。

孩子打工賺錢可以,但絕不是在家裏。

孩子是家庭的一個成員,他有權利知道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

讓孩子參加家庭的重大財務決策,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小孩,而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可以讓孩子有很強烈的當家做主的感覺,有利於培養孩子支配家庭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