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親子理財--放眼未來的寶貝計劃(1)(3 / 3)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說:“對每個人來說,理財教育越早越好,如果不想因為錯誤的理財決定而遺憾終生,就必須從小開始接受理財教育。”

從小事培養孩子理財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同時具備智商、情商以及財商。智商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情商是一個人的社交能力,財商是一個人的管理金錢能力。由於教育體製的關係,我們的家長往往隻注重培養孩子的智商,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與財商。他們認為孩子的情商與財商等到了社會上曆練即可,不用在上學時進行培養。然而這就是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最大誤區。倘若一個人要等到了社會上再來培養情商與財商,那麼我們相信這個人很難成功。

無論是智商,還是情商、財商,都很重要,然而財商卻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

為什麼讓孩子學理財

想要在如今這個社會中生存並取得成功,情商和財商往往比智商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社會上時常會出現這種狀況: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往往沒有中學便輟學了的人賺錢多。當然,這並不是說培養智商不重要。智商確實可以為一個人的成功打好根基,但隻有懂得靈活處理社會關係,擁有駕馭金錢的能力,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雖然時常提到錢很俗氣,但人活在世上,方方麵麵都要用到錢。在眾多的社會關係中,“金錢關係”就占了絕大多數,所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勢在必行。

如今的家長應該改變教育觀念,在培養孩子智商的同時,還應著重培養孩子的情商與財商。讓孩子從小學習理財,可為他未來的成長帶來很多好處。首先,就短期成果而言,教孩子理財可以養成孩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倘若長此以往培養下去,要不了多久,孩子就能具備一定的投資能力。等孩子進入社會之後,他就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理財知識,從而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收入與支出,做家長的更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成為“月光族”。由於帶著明確的理財目的,孩子會更加慎重地選擇工作,更快速地達到自己的目標,如此一來,從小懂得理財的孩子就要比普通孩子少走許多彎路,更快地到達成功的頂峰。

總的來說,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理財,就是要把孩子打造成一個獨立、成功、能承擔家庭責任、孝敬父母、疼愛伴侶與子女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觀

從寶寶開始體驗人間冷暖,開始接觸生活的時候,父母便應向他們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

父母很容易犯這種毛病:孩子一旦有什麼想要買的東西,父母長輩便會立刻付賬。也許你會問,難道疼愛孩子也不對?的確不對。因為你的疼愛會讓孩子覺得,隻要有父母在,任何東西都可以唾手可得。這樣便無法培養孩子自主賺錢的意識。對於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應該讓他們自己付錢,借此讓孩子體驗金錢的作用。倘若父母不注重培養孩子體驗金錢的功用,那麼孩子就容易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並且會認為從父母手裏拿錢是理所應當的事。

從孩子出生之日起,便會陸續收到來自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給予的零花錢。由於孩子還不具備合理支配零花錢的能力,所以家長會代為管理孩子的零花錢。當孩子逐漸長大,開始需要零花錢時,父母就應該適度給予孩子零花錢,但要遵循以下兩大原則:

原則1--根據需要控製金額

在給孩子零花錢時,父母不能孩子要多少給多少,應該根據孩子實際消費需要而給予一定的金額。父母千萬不要認為多給孩子零花錢就是大方、就是愛,這樣不但不能培養孩子節製與自律用錢的習慣,還容易養成孩子大手大腳的毛病。

原則2--按日給予零用錢

由於孩子此時還沒有養成自律能力,所以,倘若你一次給予孩子一個月的零花錢,他們很快便會花光。應該按日給予,從而引導孩子對手中的錢計劃消費。

從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按月給予孩子零花錢,並且還要培養他們建立消費、儲蓄、分享等觀念。

倘若你的孩子每月的零用錢為50元,而實際上,每月30元錢就夠孩子花銷,那麼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將剩餘的20元存儲起來。對於孩子的30元去向問題,父母不要過於幹涉,而對於孩子存儲的20元,父母就應該把好關,不要讓孩子輕易取出。到了節假日,如果孩子想要用存儲的錢來為家人、朋友、老師買禮物的話,父母就應該同孩子共同商議,選購哪些禮品。如此一來,父母還可以借機教導孩子學習如何消費,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