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親子理財--放眼未來的寶貝計劃(1)(2 / 3)

總分在15分至21分之間,培養“富小孩”能力:★★

你培養“富小孩”的能力僅為普通等級,建議你應多增強能力。不要認為孩子還小,理財教育等到大了再教就可以,要知道,理財教育永遠不嫌早,越從小開始,將來長大的能力便越強,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將來碌碌無為、平平淡淡地過一生,那麼就要從小培養他的理財能力。

總分21分以上,培養“富小孩”能力:★★★

恭喜你!你培養“富小孩”的能力非常高,對於孩子的理財教育你有自己的一套,你不會輕易滿足孩子的欲望,也不會因為溺愛而不分情況地縱容孩子的要求。你所要做的就是繼續保持你的做法,並且逐步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將來,你一定可以教出一個名副其實的“富小孩”。

學習理財沒有年齡段

我們的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的任務就是學習,關於錢的問題,他們根本沒有必要參與。就像上麵測試第一題提到的那樣,相信大多數的母親很難做到第三項。做家長的總是認為孩子最純真,他們的世界裏壓根兒就不應該有金錢世俗的存在,做父母的隻要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便可,沒有必要讓孩子接觸金錢。所以,大多數家長會著力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而財商則等到孩子長大了再告訴他便可。

現在的孩子大多不懂得金錢的價值與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看到同學們有什麼新鮮玩意兒了,就向爸媽嚷著要買一樣的,甚至是更好的。不難發現,現在一些學生的穿著比大人還要講究品牌,用的手機和電腦拿出來,都讓大人們傻眼,並且,現在好像都流行不比上課時誰更認真聽講,而是放學後,誰的家教老師最有名……反觀這些“富二代”們的父母,其實隻是普通階層的上班族。把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學費、生活費拿去吃喝玩樂,這些不都是財商欠缺的表現嗎?

正是由於家長及學校對於理財教育的不重視,才使我們的下一代在上學時虛榮攀比,進入社會後淪為“卡奴”、“月光族”。難道這些現象還不能引起家長們的警覺與反思嗎?

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後,各國都開始重新正視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美國將每年4月設立為美國的“青少年理財教育月”,在這一個月中,學校與家長都會指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銀行賬號、如何儲蓄、如何計算利率等,通過這一個月的學習,美國孩子的財商都會得到極大的提高。並且,據了解,美國教育機構設定的兒童理財教育的目標是:在孩子8歲時就要懂得可以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來賺錢,並且要知道如何把這筆錢存在儲蓄賬戶;在孩子9歲時就能夠製訂簡單、全麵的周開銷計劃表,並且在購物時要知道貨比三家,比較價格;在孩子10歲時要懂得每周積攢一點錢,以便應對大筆開銷;在孩子11歲時就要懂得通過電視新聞了解基本的社會經濟情況;在孩子12歲時就能夠製訂較完善的月開銷計劃,能認真執行,並且掌握及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在孩子13歲至高中畢業時,要嚐試用自己儲蓄賬戶中的錢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並且通過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在其他國家,理財教育同樣受到了教育人士的重視,英國人認識到培養孩子的財商要從小開始,於是從2010年9月起將理財課排進5歲兒童的課程,讓孩子從簡單的理財知識學起;在台灣一些地區,中小學課程也納入了金融基礎教育……

對於父母而言,教導孩子理財永遠都不會嫌早,當孩子有數字的觀念時,就可以開始培養孩子拿錢、找錢,認識不同麵值的錢幣。不要認為孩子小,和孩子談錢就是一件世俗的事情,要知道,讓孩子正確認識錢的作用,了解家庭的開支情況並參與進來,這是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增進感情的助推器。

孩子的理財能力是決定孩子一生成就的重要元素之一,做母親的如果能夠盡早地給予正確的引導,並伴隨孩子的成長教給他不同程度的理財知識,興許下一個“巴菲特”就是讓你驕傲的寶貝。

小財女心經:

孩子將來是成為富人還是窮人,並不取決於你留下了多少的財產,而在於你教會孩子掌握了多少理財知識。

要想讓孩子今後生活無憂,在培養智商、情商、逆商之餘,必須培養孩子健康的財商。

讓孩子正確認識錢的作用,了解家庭的開支情況並參與進來,這是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增進感情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