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未雨綢繆——建立退休基金(3 / 3)

廖先生以他職業習慣所養成的邏輯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得到的是可怕的結果。雖然現在廖先生家庭的生活水平不錯,但是三十年後,社會在經曆過不可預知的變化後,廖先生的家庭還是否能夠達到或超過現在的生活水平呢?於是,廖先生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保證自己在到退休時還能生活的那麼好呢?廖先生很明確,寄希望於國家的保障是不可能,他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為改變自己退休後的處境。

聯想到現在的實際情況,雖然現在廖先生的工作穩定,收入也還算優厚,但是他目前畢竟屬於替別人打工,並且他所在的電腦技術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新陳代謝極快,如果公司業務出現下滑,他的收入可能就會受到影響。於是廖先生想到了自己創業,然而,要想自己創業就必須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資金。一旦自己創業,廖先生當然要辭去工作,這樣一來雖然精力是有了,可資金從哪裏來呢?他們的女兒雖然還小,但他和太太已經為女兒的將來做好了規劃,根據這一規劃,女兒必須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他和太太在這近二十年裏要為女兒努力的掙錢,因此以廖先生目前的情況來看創業時機還不成熟。但是他們夫妻倆在老年後要過上好的日子,不趁早在年輕的時候做好規劃的話未來真的會變得撲朔迷離了。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能寄希望於兒女的贍養,一方麵他們不想以後給女兒壓力,另一方麵現在他也希望能有自己可以掌握的生活。

隨著個人的職業生涯的變數越來越大,廖先生覺得自己的職業越來越缺乏一種安全感,於是經過反複考慮,他最終決定積極的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特別是到老年後的生活,以此來緩解這種不安全感所帶來的生活與精神壓力。

在進行家庭退休生活的規劃之初,廖先生覺得自己應該弄明白希望老年後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並且要實現這種生活需要如何來做理財方麵的規劃。

首先他希望到退休年齡後能有自己舒適的住房,有充足的醫療保健,每個月能有固定的退休金收入,另外還有一部分積蓄來進行旅行或者其他應急用途。那麼廖先生如果要實現這些生活要求,需要如何來進行規劃呢?

現代家庭主要的理財方式除傳統的儲蓄外,還有購置房地產、炒股票、投資保險、集藏等。

對於房產,廖先生現在供了一套大概有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辦理了10年的按揭,月供大概4500元左右;他這個房子是處於一個市區附近的大型成熟小區的房產,所以到年老的時候仍然可以居住。但是廖先生想在供完現在這套房子後,如果資金足夠,準備再購置一套房產,既可以作為居住的地方,又是重要保值和增值的投資方式,還能有固定租金的收入,是年老後穩固的一個收入來源。當然這個計劃需要的資金量比較大,所以雖然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計劃,但就目前廖先生的家庭情況而言,實施起來有不小的難度。

另外,廖先生已經給自己和家人買了一份全家險,一年要交保費四千多元;但是為了年老後能獲得更多的生活保障,而且相對其他投資來說保險相對支付的費用比較小,所以他準備在谘詢保險顧問後再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一份分紅保險,那麼等到他退休後就能在重大疾病方麵有所保障,並能定期有保險年金的收入。這個計劃比較容易實現,因為保險越年輕的時候買,保費越便宜,所以他準備把這個計劃盡快的實施。

由於廖先生原來就有一定的股票投資經驗,加上他熟悉電腦技術行業,對該行業的公司比較有研究,所以他決定繼續拿出一部分資金來對一些成長性好的公司進行中線的投資。這部分資金既可以靈活的支取,又有比較相對比較豐厚的投資收益,所以他會在這方麵多下工夫,作為增加收入來源的重要手段。當然他也會選擇一些優秀的基金,從全球的範圍看,買中了優秀公司的基金產品,經過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運作後會有很好的收益。

最後,廖先生還認為手頭的現金是不能少的,他還考慮把部分的資金買變現快的債券或者放在銀行存定期。

廖先生的例子是小夫妻們在規劃退休理財時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在這裏小夫妻們一定要切記,在進行退休理財規劃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退休理財方式才是對於小夫妻們來說最重要的,這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夫妻們的退休生活。

退休後的投資規劃

當小夫妻們到了退休的年齡後,如果仍然覺得之前的儲蓄不能夠完全給自己帶來家庭生活的安全感,那麼就要在退休後繼續進行理財投資規劃。雖然我們在前麵提到退休後主要是支出階段,但實際上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其實,如果投資方向準確,時機把握好,小夫妻們仍然可以在退休以後穩步創造收益,體現投資價值。

王炳塵和老伴原住江蘇,兒女大學畢業後來上海工作,且都已在滬成家,經濟條件都較好。王炳塵退休後,在滬買了一套房,與老伴定居在上海。最近,他將浙江老家一套房子賣掉,得五十萬元人民幣。王炳塵原打算在滬再買一套房子出租,以解決醫療保險不足的問題。

從上麵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王炳塵的老年生活屬於比較悠閑、安穩,在沒有太多壓力和負擔的生活方式下,他的理財策略應當更應傾向於穩健的投資獲得有限的收益。

根據王炳塵的資金狀況,有50萬元流動資金,有房屋固定資產,每月固定退休工資,扣除每月正常的生活費用和消費,家庭的財務狀況在退休老年夫妻中屬於比較舒適的。圍繞“穩健的投資獲得有限的收益”的原則,家庭可以選擇相應的投資組合。不僅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並且收益也會比較穩定。由此,該家庭就需要考慮以下的幾個問題了。

1、是否有必要再買新房?

王炳塵的兒女都已成家立業,經濟條件也較好,無需兩位老人擔心。因此,從實際的情況來看,購買一手房其實沒有必要。如果隻是想增加一點收入,那麼50萬元人民幣可以在城市的近郊購買到不錯的二手房。貸款購買新房決不是這個家庭的最佳選擇,因為兩位老人在退休之後經濟來源比較單一,應該說無法承受還貸的壓力。

2、如何解決醫療費用?

在整個案例中,我們能明顯的感覺到,王炳塵想購房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防範今後醫療費用不足的問題。實際上,解決醫療費用最好的辦法就是王炳塵和老伴各買一份醫療保險。現在市麵上針對老年人推出的保障型壽險、養老壽險、意外健康壽險等都能較好解決和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問題。

3、投資以什麼為主?

這個問題,就是本案例最終要解決的理財問題。首先假設王炳塵購買的房子為無貸款,而他每月的退休工資與兩人每月的正常生活費用基本持平,家庭先前的積蓄暫不取用,那麼他手中的可支配資金始終保持在50萬元上下。

很顯然如果單一投資購置房產,那麼其投資的風險性會相對較大,不適應家庭退休之後的理財規劃。因此我們建議家庭采取組合投資理財方式,來分散投資可能造成的風險。因此,上述案例中王炳塵一家可以從基金、債券、股票與保險等幾項投資方式中選擇幾種進行投資組合。

對於王炳塵這樣的家庭來說,國債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投資方式,收益率不高,但相對風險性小,投資安全。特別是選擇存定期,不如選擇購買國債,畢竟利息比定期存款高不少。我們建議可采取憑證式和記賬式國債組合購買。

目前,開放式基金已作為一種理財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基金市場上的人氣也在不斷的聚集。部分已發行的基金擁有成熟的基金隊伍和良好的基礎,在低價位購入也不失為上策。

雖然股票的浮動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但對於心理承受能力尚可的老年家庭來說,此時購買股票也是一個機會。都知道“低買高拋”的理論,但事實上,在熊市行情裏能大膽買股票的投資者還是少數,對於資金暫無流向的王炳塵來說,低購部分股票也是可以嚐試的。

最後,對於老年朋友來說,一定要明確賺錢是第二位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對於不可預測疾病的發生,一定要做好先期投入,購買一份保險很有必要,既減少自己經濟壓力,也減輕兒女經濟壓力。同時,可以選擇定期購買一些老人健康保健品,“身體貴在養”;選擇經常出門短途旅遊和參加適當的健身活動,也有利於身體健康。對於身體健康的投資,是老年人理財不可或缺的部分。

小夫妻們在退休養老的問題上一定要給與足夠的重視,雖然目前也許小夫妻們還不能感受到退休養老問題的困擾,但這並不能說明它不存在。相反,根據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退休養老的問題將會變得日益嚴重起來。對於70年代出生的小夫妻這一問題尤為突出,因為在這個年齡段的小夫妻將會是第一批麵臨自主養老的人,社會給與的幫助將會非常有限。因此,小夫妻們要盡早把退休養老重視起來,在製定家庭理財計劃時,為其留出規劃的空間,並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小夫妻理財寶典:

小夫妻在家庭投資理決不能忽視對退休養老的規劃,並且應該從現在開始把它落實到行動中去,采用投資組合的方式實現退休基金的保值與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