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未雨綢繆——建立退休基金(2 / 3)

2、存錢養老

在過去,老一代人崇尚孝道,養兒防老是普遍被接受的觀念,能養個孝順兒子或乖女兒,退休後的老本其實不用愁。但要達到養兒防老的目標要有幾個條件:一是子女要事業有成,經濟能力足以負擔;二是父母與子女或孫子女之間具有濃厚的親情可以和樂相處;三是子女的配偶要樂意配合。除非上述這三個條件都可能實現,否則小夫妻們對養兒防老的期望不能太高。相反地,現代的小夫妻們恐怕要做的卻是提防“養老防兒”的現象。因為愈來愈多的子女在晚婚、不婚、失業或無力購屋時,反過來還要依靠父母。父母若退休後,還得供子女吃住,幫助收入有限的子女追趕飛速發展的社會節奏。養兒不但無法養老,還要再養孫子,分攤養孫子女責任,甚至父母退休金被不肖子女花光的情況也可能會出現。因此,在養兒防老不可靠的情況下,為養老而自己存錢就成為小夫妻們最後的選擇。

那麼,小夫妻們在退休觀念逐漸改變的今天應該如何規劃退休理財的方案呢?前麵我們已經提到過,投資理財是退休規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也是最有可能實現退休基金最大化的途徑。那麼應該如何組合各種投資方式以達成退休的需要,是小夫妻們在理財規劃時的不能不去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鑒於退休基金的特殊性與重要性,一般而言,在製定退休基金的投資理財計劃時,小夫妻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投資的穩定性,也就是說使家庭資產保持在穩定的額度不大幅縮水。當然,小夫妻們都清楚最佳的保證資產穩定的投資方式就是銀行定期儲蓄存款,其次是貨幣市場基金,至於其他的投資方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風險性。

從事退休金的投資理財計劃,其次要考慮的就是保值。它指的是資產透過適當的投資方式,所產生的資本增值,這當然是小夫妻進行家庭投資的目的。例如固定收益型投資方式,目前以債券型基金最為普遍,另外,出租型房地產由於按月領回租金,資本增值方麵基本上沒有風險,也是屬於保值型較強的投資方式。

從事退休金的投資理財計劃,最後還要強調保障作用。保障強調的是個人或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退休理財觀念。目前具有具保障功能的理財方式中保險的普及率最高,於是為了降低養老投資的風險性,在理財規劃的投資組合中加入保險投資,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小夫妻們的擔憂,同時這樣做還能使理財規劃更具完整性。

小夫妻製訂退休計劃的目的就是希望到退休之後,仍能在財政上自給自足。試想毫無收入的人,退休後要生活10年或20年,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此,根據我們前麵提出的觀點,退休計劃宜早不宜遲,應在年輕時盡早建立,可以利用較長的工作期有計劃地部署,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得到保障。退休計劃的第一步是要建立退休目標。小夫妻們可以問自己以下的問題,這樣會有助於更清楚自己現時的財政狀況及對未來生活的追求,通過完善的退休計劃,提高達到目標的可能性。

1、什麼時候退休?

退休的年齡決定一個人剩餘的工作年限,也就是小夫妻能繼續累積財富的年期。假設小夫妻目前30歲,公司退休年齡為60歲,預期壽命為80歲,那麼也就是說小夫妻還有30年的累計資產期以應付退休後20年的生活需要。

2、退休後在哪兒居住?

退休前的居所通常都以遷就工作地點為主,多取交通方便的地區,但退休後則多是選擇環境較佳的地區,通常這些地區的生活指數可能會較低。另外,退休者亦可能選擇搬近子女或親友聚居的地方,生活指數的改變,會影響日常的支出,這些都應該在小夫妻的考慮範圍內。

3、資產累積是否能夠滿足退休需要?

資產總值的多寡是決定退休期的主要因素,倘若還沒有累積足夠的資產來應付退休生活的開支,小夫妻們切勿輕言退休。

4、健康狀況是否良好?

健康狀況良好的小夫妻,在退休後可選擇居住的地點較多。退休後他們可選擇一些醫療設備一般,但生活指數較便宜的地區居住。如果小夫妻健康狀況不佳,則另當別論,在退休後他們可能被迫住在醫療設備比較好的地區,而這些地區的生活指數可能比較高。由於醫療費用會隨著年齡增長或健康狀況惡化而增加,小夫妻一定要意識到,這筆費用將會會成為退休後的主要家庭財務負擔。

5、是否仍需負擔配偶的生活費用?

退休可不單是個人的問題,當小夫妻必須與配偶共同分享收入時,退休就會變成一個家庭問題。當計算所需的退休金時,小夫妻的目標應該是這筆基金能夠足以應付兩個人的生活開支。很多小夫妻都會誤解認為社會保障能完全解決個人退休問題,因此不去考慮成立個人退休計劃,事實上,這樣作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社會保障提供的退休金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滿足小夫妻今後的退休生活需求,並且還可能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因此我們的觀點是:不依賴社會保障,而是靠自己養老。

小夫妻退休理財計劃

在小夫妻的退休理財計劃中,除了尋求穩定的固定投資外,考慮資本保值應該也是這個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電腦技術工程師費德勒在1999年6月考慮退休時正值股市猛漲,他假設股市未來每年平均漲10%,所以64歲的他可以在退休的第一年領出8%的退休儲蓄,以後每年隨通貨膨脹的高低,再提取稍高的數額。

不過他在谘詢過“霍普萊斯理財服務公司”後,才發現自己的算盤打錯了。“霍普萊斯理財服務公司”的專家警告他,如果每年領出超過5%的退休積蓄,他可能在還沒有走到人生盡頭之前就已用光所有積蓄。幸好他采用較保守的結合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方式,三年來的熊市隻讓他損失了20%的投資,即使股市現在已處於上漲勢態,要再創以前每年平均漲10%的成績,可能不是那麼容易了。

在小夫妻的退休理財計劃中,為了在退休後能夠源源不斷地每年提取部分積蓄,要記住第一次隻能從包含股票和債券的投資組合中提取4%到5%的資金,以後再根據每年的通貨膨脹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最早對持續提領退休金問題進行探討的加州理財專家班根在《金融理財雜誌》發表的有關如何該問題的研究文章中說,退休後第一次提取4%多一點的積蓄,才能夠保證你30年不愁吃穿。

在股票市場動蕩不定的情況下,小夫妻們特別要防範投資可能出現的風險。持有相當數額的債券在股市下跌之時,是重要的緩衝物。舊金山嘉信理財投資研究中心主管金融理財的副總裁斯佩格曼說,從2000年到2002年,全部投資在Wilshire 5000指數的股票中,投資人將損失37.2%;如果40%投資在Wilshire5000指數股票,另60%放在Lehman Brothers Aggregate Bond債券基金中,這三年還會有5.2%的盈利。

51歲的安努奇就因40%的投資放在債券,其餘放在支付股息的股票和股票基金中,而安然度過了三年的熊市。他說:“我的內心很平靜,因為我投資在創造收入的股票和債券上,而且我提取的錢低於這些收入。我隻吃樹上的果子,沒有吃掉種子。”其實許多理財專家都表示,真正能讓退休者在股市下跌時仍能高枕無憂的重要關鍵是,將定期提取退休金的比率降到保守的水平。根據“霍普萊斯理財服務公司”的分析,一個在2000年初退休,擁有假設年成長率9%的50萬美元退休積蓄的人,在退休的第一年提領7%的積蓄,以後每年根據通貨膨脹增加3%提取率,這名退休者的積蓄可以維持27年。

但是假如這50萬美元曆經2000年到2002年的熊市,跌到隻剩下33萬美元,這名投資人繼續以最初每年7%其後隨通貨膨脹調整的幅度提取退休金,即使2003年開始其投資的年獲利率又恢複到了9%,那麼他在2014年底就要宣告退休儲蓄花光了。

相反,如果這名退休者當初選擇的提領率為4%,再隨通貨膨脹每年上調3%,在2002年底,他的積蓄在經過三年的熊市洗禮後,仍有37萬美元的餘額。如果2003年起又恢複9%的成長率,到2014年底,他仍有49萬美元,換句話說,他的退休金要到2051年才用得完。

由此可見,小夫妻們在保證資本穩定的前提下,進行退休投資的時候要注意投資方式的互補與組合,並保證在退休後每年提取的資金與投資收益之間的配比達到均衡。在投資存在不穩定因素的今天,這是最佳的退休投資方略。

第三節 退休計劃的實現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小夫妻,大多出生在七十年代,他們了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精通電腦,適應社會變換的節奏,工作能力較強,因此被稱為現今社會的精英階層,社會地位顯赫。這一代人現在大部分正步入或已是以立之年,其中的很多人也已經成家立業,如何為自己的家庭和未來的生活做出安排規劃,通過怎麼樣的理財計劃為退休以後的老年生活作好準備?如何在保持現有生活質量不變的基礎上,為以後的退休養老做好安排,是擺在他們麵前的一個普遍的問題。

如何安排退休計劃

廖先生便是那種出生於七十年代的精英分子之一。他於國內一所知名大學畢業後在進入一家外資電腦技術公司一幹就是七年,從一個技術員一直做到現在的項目經理。收入水平也從開始的幾千元到現在月薪過萬,年底還有分紅。他的太太是一個公司的財務會計,一個月收入是3000元。現在有個兩歲的女兒。

在某一天,廖先生看到了一篇關於中國人口年齡結構比例的文章,對他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篇由美國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同保德信金融集團聯合發布的報告稱“中國這個年輕的國家即將步入老年。三十五年前,中國兒童人口與老年人的比例是6:1,而往後的三十五年,這個比例將顛倒過來,老年人口將是兒童人口的兩倍。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轉型。到二十一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將成為比美國更年老的國家。然而,即使是在城市裏,中國也有將近一半的勞動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養老體係的保障。總體而言,3/4的中國職工沒有任何退休保障。大多數人仍然依靠他們的子女來贍養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