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宋都送美(1 / 3)

第十六章:宋都送美

卻說蕭兀納來到邊州之後,心情十分不爽。每日理完事務,便到州衙對麵的邊州酒樓上獨飲。

那一天黃昏,蕭兀納又上了邊州酒樓,掌櫃的早就為其留了平常習慣坐的位置,請蕭兀納坐了,吩咐夥計:“上一壇菊花酒。”

契丹人多豪飲,節日、喜慶、祭祀、禮儀時都要飲酒。上京設有專門釀酒的酒院,而酒肆則遍布各州縣,常見的酒有菊花酒、茱萸酒等。

與酒相比,茶葉是契丹人生活的必需品,漠北不產茶,而多牧養牛羊,因此,遼人便以牲畜與宋人交換。當時,宋遼間的貿易大多以茶為主。宋朝給遼朝的貢品中便有建茶、嶽麓茶等。

掌櫃的知道蕭兀納喜歡喝菊花酒,早就準備好了,聽到這裏,馬上招呼夥計將酒端上來,另外還有一塊羊脯。

遼人喜飲奶酪,食牛羊肉,吃炒麵粥。當牛羊膘肥體壯時,宰殺後除了即時享用外,多餘的便掛在陰涼通風處風幹,或者醃製成臘肉儲存,此習慣,一直保持至今。遼人吃頭多喜歡燉和燒烤。吃燉食事先要備好刀、箸、碟子,擺好蔥、蒜、醋等調味品,再把切好的肉塊放在碟中。吃燒烤是把肉塊放在火爐的鐵條上烘烤,烤熟後直接拿好食用。由於遼人多食肉,所以大多長得膘肥體壯,渾身上下透著結實。

蕭兀納在自飲時,瞥眼看到旁邊的桌子上坐著兩個人。那兩個人,都是四十開外的年齡,長相粗獷,濃眉重目,從服飾上看,與遼人沒什麼不同,一個空頂,一個頭戴氈帽,穿圓領窄袖的緊身長袍,腰束皮帶,肋下佩帶彎刀,腳下是筒子靴。蕭兀納隱隱嗅到兩人身上有著明顯的魚腥味,他猜想此兩人應來自於以捕獵為主的女真族,而非以遊牧為主的契丹族。

當時的女真族還隻是一個偏僻部落,遼人多半不將他們看在眼裏。但是蕭兀納覺得這兩人與眾不同,尤其那頭戴氈帽的漢子,雖然穿著普通契丹族人的服飾,但凜然有一種王者霸氣。

那空頂漢子低聲說:“少主,蕭兀納已經懷疑咱們了,此地不宜久留。”那頭戴氈帽的漢子卻沉得住氣,微微一笑,道:“既來之,則安之,憑你我的武功,在這邊州轄區裏,還有誰能攔得住咱們嗎?”

原來,此二人便是女真部落的完顏阿骨打和撻懶。兩人是來遼邦探聽虛實的,正好看到鬱鬱寡歡的蕭兀納。對於蕭兀納的大名,兩人早就了解過,見耶律延禧如此待他,心中暗喜。

蕭兀納吃罷了飯,起身欲去,抬眼已經不見了阿骨打和撻懶,他問掌櫃的臨桌的食客去了哪裏,掌櫃的告辭他,人已經走了一刻鍾了。蕭兀納回到州衙,便提筆給耶律延禧寫了一封奏折,簡單地描述了邊州的事務後,提醒耶律延禧注意女真部落的崛起。

這封信到了耶律延禧手裏,自然一笑了之。當時的女真族和契丹族相比,無疑是羊與老虎,作為老虎,耶律延禧如何將一隻羊放在眼裏。養吧,養肥了還不是我契丹族嘴裏的肉?

其實,阿骨打也知道自己是萬萬不可能與遼人對立的,何況女真族本身還四分五裂,劃為三大部落,要想逐漸強大,隻能統一起來。

離開邊州後,撻懶想勸阿骨打回部落,阿骨打卻提出到上京走一遭。撻懶以為那是遼邦的京城,危險重重,阿骨打卻藝高人膽大,堅持要去。

於是,兩人來到了上京。那時的上京,雖然趙鍾哥叛亂之事已經過去,但是,其影響還很深遠,民間到處流傳著趙鍾哥的故事。阿骨打心生一計,決定前去劫獄。隻要放出趙鍾哥,遼邦勢必又要大亂一陣。那麼,耶律延禧就無暇顧及女真族了,這就為完顏部落的崛起爭取了時間。

說幹就幹。來到上京的那天晚上,阿骨打就和撻懶蒙麵闖進了死牢。

也怪耶律延禧,一直想等到祭祀大典時,用趙鍾哥的熱血和人頭,所以,遲遲沒有下令處決。雖然囚禁趙鍾哥的牢房布防重重,但是,在武功超絕的阿骨打和撻懶眼裏,不過如同兒戲。兩人淩空點穴,一關關地闖了進去,一直來到地下水牢,將渾身濕淋淋的趙鍾哥拎了出來,解了他身上的繩索。趙鍾哥抱拳道:“兩位大恩大德,末齒難忘,請告知大名,以圖來日相報。”

阿骨打道:“趙大俠不必客氣,我們是宋人阿大阿二,快走吧。現在大遼已不容你,隻有逃到宋境去才安全。”趙鍾哥抱抱拳,飛身消失在夜色中。

不多時,突然遠處傳來一聲喊殺聲,方向似乎是皇宮。原來,趙鍾哥在牢裏囚禁多日,心中憤恨,臨逃之前到皇宮轉了轉,正巧遇到南仙,飛身撲上去,施展輕功來到街上,飛身踢落一名騎兵,跨馬而去。

阿骨打和撻懶見他鬧出大亂子來,慌忙向城門外奔。

此時,耶律延禧已經接到彙報,說不但趙鍾哥逃獄,而且南仙也被劫持了,於是命蕭義與耶律適祿趕緊將趙鍾哥抓拿歸案。

蕭義傳令關閉城門,然後帶兵沿街搜索。而耶律適祿則飛身躍上房頂,像一頭巨鳥四處巡視。

當大門關閉時,趙鍾哥恰好飛馬而過,隨後奔來的阿骨打和撻懶卻被阻住了。守城的士兵接到煙火信號,大喊:“任何人都不許出城。”

阿骨打攥緊拳頭,向撻懶做了一個闖的姿勢。兩人正要硬闖城門,突然空飛有人喝道:“賊子哪裏逃。”聲到人到,隻見耶律適祿飛落麵前。耶律適祿借著月光一看兩人麵目,並非趙鍾哥和南仙,便問:“你們是什麼人?”

阿骨打看了他現身的輕功,吃了一驚,他從未見過有如此身手的人。

“在下兄弟是行商之人,要趁夜趕路,還望將軍行個方便。”

“行商的?”耶律適祿繞著阿骨打與撻懶轉了一圈,說:“閣下二人都深懷武功,難道本將軍看不出來嗎?”

“在外行商,少不得要學幾手三腳貓的功夫護身,將軍說笑了。”

“是嗎?那你們走吧。”

耶律適祿示意守城的士兵讓兩人過去。有士兵前去開城,“吱呀”城門剛開了一條縫,阿骨打低聲說:“快走。”兩人轉身便奔。耶律適祿等他們走出三步,突然伸掌拍出。巨大的勁氣呼嘯而至,阿骨打和撻懶本能地回身出掌。三人四掌相接,高下力判。由於耶律適祿是蓄力一擊,這一擊,足有十成功力,而阿骨打和撻懶倉促間抵禦,隻使出六七成的功力。但由於耶律適祿出的是雙掌,勁力分配到雙掌上,弱了不少,因此,耶律適祿和阿骨打均是身子一晃。撻懶功力與兩人相較要遜色一籌,被震退了數步。

耶律適祿雙眉一挑,叫道:“果然硬敵,再來。”說著,雙掌一錯,分擊兩人。阿骨打晃身衝到撻懶身前,說:“讓我來試試他的功力。”

阿骨打和耶律適祿都是一身的橫練功夫,這番硬拚,當真驚天動地。轉眼間,兩人已交手十幾掌,仍是不分高下。

阿骨打和耶律適祿一樣,出道以來也是罕遇敵手,兩人都是同樣的心情,欲將對方壓倒在掌下。但是,幾十掌過去,對方的掌力都是源源不斷,似乎有著使不盡的勁力。

耶律適祿突然跳到圈外,抽刀在手,喝道:“閣下敢與本將軍拚刀否?”阿骨打鬥得興起,也抽刀在手,喝道:“拚就拚。”

說話間,兩人又鬥在一起。隻見刀光如練,風聲似嘯,把個守城的士兵看傻了眼,竟忘記了關閉城門。

撻懶在一旁偷眼觀瞧,隻見有一隊遼兵已經悄悄地包圍了過來,知道這樣鬥下去,即便阿骨打取勝,恐怕也要落到遼人手裏,因此再不遲疑,雙掌凝聚十二成功力,呼地拍向耶律適祿。

撻懶是女真族第一條硬漢,雖然武功套路和內力不如阿骨打,但掌風之剛猛卻罕有匹敵,他這兩掌如同兩座傾倒的大山,耶律適祿如在未和阿骨打硬拚之前,還可以硬接下來,而此時,耶律適祿已經損失了近半的勁力,何況前麵還有阿骨打霍霍的刀風,如何能抵?急切中,耶律適祿倒飛丈外,再看阿骨打和撻懶,如兩隻巨鳥,越過守城士兵的頭頂,搶過兩匹馬,快馬加鞭地去了。

“痛快,真痛快!”十年來,耶律適祿還是第一次這麼痛快淋漓地與高手過招。這時,蕭義帶人走了過來,問道:“耶律將軍,剛才那兩人是什麼來路?為什麼要放走他們?”

“他們並非與趙鍾哥一夥的,隻是江湖中的朋友,與本將切磋武功的。”

“哦。”蕭義雖然懷疑,但是剛才他在遠處也看到了阿骨打兩人的武功,以他們的身手,趙鍾哥似乎還沒有這樣的手下。於是,蕭義命令緊閉城門,挨家挨戶搜索趙鍾哥,一邊派人通告周邊州縣,沿路搜捕趙鍾哥。

趙鍾哥挾持著南仙向宋境而去,這日來到了中京。

當時,遼邦有上京、中京、東京、南京、西京。上京臨潢府,即遼邦的首府,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此外,中京是大定府,在今內蒙古寧城縣境內;西京是大同府,即今山西大同;東京遼陽府即今遼寧遼陽。南京析津府在近北京市西南處。

當時,北宋也有東京、西京、南京、北京。東京開封府,首府,即今河南開封。北京大名府,即今河北大名縣。西京河南府,即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即今河南商丘。

北宋的疆域隻有中原一帶,周圍從東到南,依次被高麗、遼、西夏、吐蕃、大理、大越等國家包圍。由於北宋境內山河秀麗,土地富饒,因此遼人野心勃勃,常有吞宋之心。

宋遼之間的戰爭曆來已久。最初便以燕雲地區的領地爭端展開激戰。五代後,契丹族耶律德光稱帝後,扶植石敬瑭滅了後唐,建立後晉王朝,從石敬瑭手裏得到了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一帶),並以此為基地,不斷襲擾中原。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陳橋兵變,建立北宋,自然感覺燕雲十六州掌握在遼邦手中,對已方邊境的安定不利。為實現統一,趙匡胤實施先南後北的進軍方略。乾德二年(964年),宋攻打北漢遼州,遼邦派遣耶律撻烈率軍往援,宋遼之間首次展開大規模作戰。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南方疆域實現了一統。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親率大軍滅了北漢。當年六月,又親率10萬大軍出鎮州,進攻幽州。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與北院大王耶律休哥配合夾擊,在高梁河大敗宋軍。宋軍退守定州、關南、鎮州。五年三月,遼攻雁門關。宋將楊業與潘美南北夾擊,大敗遼軍。當年冬天,遼景宗親率大軍進攻瓦橋關。宋以南易水為障設防。七年四月至五月,遼軍三路出兵,攻滿城、雁門、府州,皆被宋軍擊敗。不久,遼景宗病卒,聖宗耶律隆緒登基後用兵高麗、女真,宋得以喘息機會。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采納賀令圖的建議,以遼帝年幼、蕭太後攝政為機,分兵三路出擊:東路以曹彬為主帥,領兵出雄州;中路以田重進為主帥,領兵出飛狐;西路以潘美、楊業為主帥,領兵出雁門。大舉北伐。西路軍連克寰、朔、應、雲等州池;中路軍攻克飛狐、靈丘、蔚州等地;東路軍奪占固安,進駐涿州。遼邦驚慌,蕭太後親臨幽州,采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敗的戰略,先以東路宋軍為目標,出奇兵襲擊擾亂,迫其退軍,將其擊潰。隨後又集中兵力,又都統耶律斜軫率領,向宋中、西兩路軍反擊,收複蔚州、飛狐、寰州、朔州等地。

此戰之後,宋國力大減,戰略上轉為守勢。遼邦改為進攻為主。蕭太後令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為前鋒,攻望都,親率主力攻瀛州。耶律休哥一直攻到瀛州與蕭太後主力會合。宋瀛州兵馬都帥劉廷讓率部迎敵,被遼軍包圍,幾乎全軍覆沒。遼軍乘勢進攻祁、深等州。端拱元年(988年),遼聖宗率軍攻破狼山寨、長城口,連下滿城、新樂、祁州等地。

三年三月,宋太宗駕崩。真宗趙恒登基,遼乘機屢屢興兵。鹹平二年(999年),遼聖宗率軍攻保州、祁州、趙州、邢州、焰州、瀛州、德州、棣州、淄州、齊州等地。四年冬,遼軍進攻長城口,被宋軍戰敗,損失2萬人。

景德元年(1004年)秋,蕭太後與遼聖宗再次興兵固安,進軍威虜軍、北平寨、保州、定州、唐河、瀛州等地,因久戰不克,傷亡慘重,暗起議和之心。之後,遼大將蕭撻凜在澶州察看戰地時,被宋軍伏兵射死。遼兵士氣大挫,無心戀戰。加上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力勸下,親臨前線督戰,宋軍士兵突增。雙方勢頭此消彼長,進入相持階段。

宋真宗畢竟是膽小之輩,最後同意在澶州與遼邦議和,史稱“澶淵之盟”,自此宋遼戰爭遂告結束。

“澶淵之盟”的內容有四項,一是遼宋為兄弟臨邦,因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二是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雙方以白溝河為國界,同時撤兵。沿邊城池,不得創築城隍,引起戰事恐慌。三是宋向遼每年進貢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四是雙方開展邊境市場,自由貿易。

從“澶淵之盟”的條件看,對宋是不公平的,宋挑起戰事,無非是想一統江山,最起碼要消除燕雲十六州的危機。但是,最初的想法不但沒有得到,還要年年向遼納貢。因此,史學家說起這段曆史來,多認為此舉乃宋真宗軟弱所至。事實上,“澶淵之盟”對大宋的利處還是很大的。雙方約定之後,畢竟減免了邊境的戰亂,由此宋遼有了一段長達一百多年的和平。對於連年征戰死傷無數的性命和用於戰事的國庫開支來說,這一年十萬兩的銀子又算得了什麼,何況,休戰之後,宋國正可大搞經濟發展。十萬兩年貢對於宋來說,隻不過割了一小塊肉而已。何況當時,西夏也在虎視耽耽,一旦宋遼繼續打下去,西夏有可能趁機進犯,那麼,宋就陷入兩麵夾擊的險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