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順接班時,隻有三歲,比他老子當年登基時還小五歲。一個三歲的孩子當然隻能做傀儡。李乾順的母親也姓梁,於是,又一個弄權的梁氏集團形成了。李乾順從小就目睹了李氏皇族與梁氏集團之間的較量。兩大集團勢均力敵,你來我往,較量日趨激烈。一年後,梁太後越過李乾順,吹響了向大宋進軍的號令。這次戰爭,梁太後做了充分的準備,她讓粱乙逋暗中聯係吐蕃王阿裏骨,大軍分兩路向定西進發,勝後,熙州、河州、岷州劃歸吐蕃,蘭州、定州劃歸西夏。這個如意算盤打得好。然而,李氏家族早就看穿了粱太後的陰謀,他們派人也暗中串通了吐蕃王,商議了睦鄰友好的條款,同時,又派人報知大宋邊將。吐蕃王的人馬潛入定城一看,大宋堡壘堅固,將士枕戈以待,知道突擊沒有勝券,因此,倒向李氏皇族,沒有發兵。單軍作戰的粱乙逋,本來就是個膽小怕事的人,在遭到宋兵的頑強抵抗後,見吐蕃兵遲遲未動,虛晃一槍,撤回了境內。從那以後,粱氏集團損兵折將,大傷元氣。而隨著李乾順年齡的增長,粱氏集團逐漸失去了抗衡的力量。
然而,粱氏集團是不甘退出曆史舞台的。粱太後見吐蕃不可同謀,於是將目光投向了大宋的另一個臨邦——遼國。遼國的皇帝是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好鬥,而且心狠手辣,常常不分曲直便濫殺無辜。當時,大遼的蕭氏家族非常龐大,其中有個叫蕭革的人,依仗家族勢力,官職越混越高,最終成為耶律洪基的寵臣,他的話耶律洪基深信不疑。蕭革在朝中搬弄是非,指鹿為馬,大臣們沒有幾個敢反對的。同樣是蕭氏家族的蕭阿刺,忠心耿耿,見朝廷昏暗,便挺身而出,試圖以一身之力,撥雲見日,沒出幾天,便被蕭革一句讒言,讓耶律洪基下令勒了脖子。另有幾個敢為蕭阿刺求情的大臣,也被殺的殺,逐的逐。
朝廷混亂,有人便趁機出來鬧事。第一個跳出來的便是耶律洪基的弟弟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是一母同胞,眼看著哥哥當上皇帝,自己卻被冷落在旁,心有不甘,早就蓄謀造反。
那天,耶律洪基帶著一幹大臣到灤河一帶打獵,耶律重元利用自己的權利,將隨行的兵將換成了自己的人,並委派親信涅魯古負責第一輪攻擊。打獵的隊伍剛來到太子山附近,夜晚露宿,有一名兵士曾深受耶律洪基大恩,聽到耶律重元與涅魯古的圖謀定計後,悄悄地射出一封信,落到耶律洪基的行宮內。有親兵持了信送給耶律洪基,耶律洪基並不相信,因為這些年來,他一直對自己的胞弟不錯,認為他沒理由謀反。隨行的耶律乙辛卻說,“皇上,世上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一切皆有可能發生。”
耶律洪基一聽,便派使者前去質問涅魯古。使者到了涅魯古那裏,口氣相當的直接:“涅將軍,萬歲聽說,你要和耶律重元王爺謀反,可有其事?”涅魯古大吃一驚,怕走露消息,便將使者綁了起來。不料使者後來解脫繩索,逃了回去。耶律洪基聞言這才信以為真,於是趕緊命耶律仁先連夜回去調兵。為了穩住耶律重元和涅魯古,那名使者又潛了回去,做出沒有逃脫過的假象,使耶律重元和涅魯古以為計策沒有敗露,隻要第二天耶律洪基帶人進入太子山,便會葬身在自己的埋伏之下。
淩晨時,一陣斯殺聲響起,耶律重元從睡夢中爬了起來,隻見外麵火光衝天,人馬奔騰不知其數。耶律重元嚇得連鞋子也沒穿,跨上馬就逃進了山中。接下來,耶律洪基的皇家人馬緊緊圍困住太子山,雙方兵力對峙多日,耶律洪基終於將耶律重元及其叛兵剿滅。
經過了這次叛亂,耶律洪基清醒了許多,開始治理朝綱。由於耶律仁先功績卓越,被封為宋王,拜為北院樞密使。其他有功之人,也分別行賞。而大奸臣蕭革由於蠱惑皇帝,且他的女婿曾參與耶律重元的叛亂,則被淩尺處死。耶律洪基已經認識到奸臣當道的危害性,但是,他百密一疏,依然在自己身邊養了一隻老虎。那就是曾經有功於他的耶律乙辛。
遼道宗鹹雍五年(1069年),耶律洪基拜耶律乙辛為太師。這樣一來,耶律乙辛就成了大遼的軍事首腦,誰想在軍隊中混個一官半職,少不得要賄賂他。大權在握後,耶律乙辛嚐到了被人推崇的甜頭,於是開始打壓朝中的另外強勢集團。
當時,勢力能夠和耶律乙辛抗衡的,也就是皇後蕭觀音和皇太子耶律浚。耶律乙辛知道,耶律洪基對蕭觀音非常寵愛,不易扳倒,而太子浚也是耶律洪基的掌上明珠,更是難以撼動。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耶律乙辛可謂絞盡腦汁。他探聽到蕭觀音喜歡歌舞音律,便命人在音律教坊裏重金雇傭了一名叫趙惟一的伶人。趙伶人自幼便喜歡男扮女裝,相貌俊秀,舉止儒雅,且能歌善舞,精通琴、蕭、箏等數種樂器,歌聲柔軟細膩如女子。耶律乙辛將他帶進宮中,獻給了蕭觀音。
蕭觀音不疑有他,還對耶律乙辛感激不盡呢。自此,蕭觀音每天一早便將趙伶人喚到自己的寢宮,欣賞其歌舞音律,有時竟能留其到深夜,日久並未分別出其為男兒身。一天,耶律乙辛發覺時機一到,於是將趙伶人之事告知了耶律洪基,並大進讒言,汙告蕭觀音藏男兒與宮中,行苟且之事。耶律洪基闖入蕭觀音寢宮,果然發現趙伶人乃男兒之身,於是將趙伶人滿門抄斬,連推薦趙伶人的教坊師傅也被砍了頭,蕭觀音也被賜自盡。太子浚聽說後,前去為母後親情,耶律洪基不準。太子浚隻能眼看著母後自盡而亡,之後每日以淚洗麵,有時,半夜裏起來磨刀,嚓嚓的聲音被夜風遠遠地送了出去,聽到的人都覺得頭皮發毛。後來,耶律洪基聽說了此事,便問耶律乙辛:“太子此舉為何?”耶律乙辛道:“萬歲,太子少不更事,傳聞他因怨恨您殺了他的母後,要尋機軾父。”耶律洪基自然不信,於是令親信到外邊打探。此時,耶律乙辛早已讓人四處散布的謠言,親信回來向耶律洪基一彙報,耶律洪基憤怒異常,不由分說,將太子浚貶為庶人,打入上京大牢。隨後,耶律洪基又讓人抄了太子宮,死者無以數計。太子浚含冤入獄,思前想後,知道是耶律乙辛對母後和自己下的毒手,所以,每天向獄卒傾訴。獄卒見其可憐,答應去向萬歲說明一切。那獄卒貪杯,來到宮門口找自己的朋友——太監管事喝酒,欲請其將太子寫好的血書遞上去。但是,酒多了後,獄卒無意中透露出信中內容,太監管事早已被耶律乙辛買通,於是將血書呈給了耶律乙辛。耶律乙辛一看大驚,知道留太子浚不得,便派人去獄中將太子浚殺了,同時也將那名獄卒勒死在獄中,卻造出太子浚欲逃獄被獄卒刺死,而獄卒被太子浚勒死的假象,然後報於耶律洪基。耶律洪基聽說太子浚已死,十分悲痛,他畢竟非常喜歡這個兒子,早就有意讓其繼承自己的皇位。這次將其打入大牢,也隻是想讓他吃點苦頭,好更加成熟一些。
兒子死了,耶律洪基悲痛了三天,讓人將太子浚葬到龍門山去了。
耶律洪基沒有了兒子,隻好將自己的孫子耶律延禧和孫女耶律延壽接進宮來,細心培養。耶律延禧和妹妹是因為太子浚的牽連,被驅逐出宮的,此時,耶律乙辛權傾朝野,已經有奪取江山的意思,他見耶律洪基年歲越來越大,所以很能沉住氣,但是,見其將耶律延禧接來,於是,又開始想盡計謀,要除去耶律延禧,使耶律洪基後繼無人。耶律乙辛常常在耶律洪基的耳邊吹風,由於耶律延禧以前寄養在大臣蕭懷忠府上,耶律乙辛就大造蕭懷忠的事端,欲把耶律延禧牽連進去。到此時,耶律洪基才看出耶律乙辛的真麵目來,他悔恨不已,立即派人暗中對耶律乙辛展開調查。耶律乙辛知道事情敗露,再無希望,便欲逃向大宋。但是,當時的哲宗警惕心很強,他知道耶律乙辛手握重兵,擔心一旦開關放進,便引狼入室,所以,哲宗隻答應收留他,卻不允其入境。就這樣,走投無路的耶律乙辛被抓,判了絞刑。
徽宗登基不久,便聽說耶律洪基病死了,耶律延禧繼承了皇位。耶律洪基屬於一代暴君、昏君,從24歲登基,直到70歲病逝,基本沒做過什麼好事。而且,誤用奸臣,害死了自己的皇後、太子,後來雖然將長孫耶律延禧接回宮來,但是,他本性暴躁,心狠手辣,所以,耶律延禧也沒等得到好的調教,登基最初雖然做了些表麵文章,但不久,便開始露出暴戾的本性,任意殺戳,一幹正直的大臣敢怒不敢言,紛紛退後,而像蕭奉先、李處溫等小人,則極盡巴結之事,開始賄賂皇帝,貪贓枉法,營私舞弊,朝廷上下一片昏暗。
不過,西夏李乾順是很感激耶律洪基的。因為耶律洪基在他有生之年,畢竟為西夏除去了一個內敵,那就是粱太後。
紹聖三年(1096年)時,粱太後帶上李乾順,親征大宋,大兵壓境,很快便攻陷了金明寨,將俘虜送給了遼邦,向耶律洪基示好。耶律洪基答應在邊境派兵每日擾亂,使大宋分神。哲宗元符初(1098年),西夏兵在攻擊平夏城時,遭遇到宋兵的頑強抵抗,雙方軍士奮戰十幾天,打得昏天黑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宋兵城池千瘡百孔,夏兵也傷亡慘重。粱太後見雙方僵持不下,已方損失嚴重,便與李乾順商議向遼邦求援。那時,李乾順便開始算計粱太後。粱太後被軍情治得頭發快全白了,李乾順看到她的樣子,心中卻十分暢快。粱太後與李乾順商議求援一事,李乾順當即同意,並親自派使者前往遼邦。使者臨行前,李乾順俯耳說了幾句話,告訴使者,此去勿提借兵之事,隻說粱太後要易師北上,借路宋境,攻擊遼邦。那使者乃李乾順的親信,深知李乾順的心思,因此見了耶律洪基後,就將李乾順的話轉了出來。耶律洪基道:“聽說貴國正與宋兵血戰,汝主此舉意欲何為?”使者道:“敝上主張聯遼抗宋,素與太後意見不合,這次是不得已禦駕出征,因勸太後不下,故派小人前來送信,以做長遠之圖。”耶律洪基素知李乾順與粱太後的矛盾,深信不疑,於是派大使帶著犒賞的酒肉前往西夏。遼使來到軍營之中,受到了粱太後的熱情款待,粱太後還以為耶律洪基有意出兵救援呢,誰想,當她喝下遼使的美酒後,就毒發身亡了。李乾順從而一舉剿滅了粱氏集團,穩固了皇權,開始了親政。
李乾順不過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並沒有多大的野心,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穩定周邊,他想出了聯遼合宋的方略。
此時,李乾順剛由遼邦歸來,欲前去開封,親自麵見徽宗,握手言好,以換來太下太平。遼邦之行,非常順利,因為大遼經曆了耶律宗真、耶律洪基兩代,奸臣當道,國家元氣大傷,到了耶律延禧登上皇位時,遼邦的政權已是危機四伏,矛盾紛起,國庫虧空,民冤厚重,所以,耶律延禧也不想邊境添亂。
再說那李乾順,自報出名號來後,撇了一眼眾人,發覺除了旁邊幾張桌上的食客外,那自稱趙乙和完顏阿骨打的人,隻是略微驚訝,並無恐慌之色。有幾個食客已經撲通拜倒在地。李乾順得意一笑,說道:“在下涉足江湖,各位就不用客氣了。”說完望望徽宗,對老羅說:“老羅,這位兄台氣宇不凡,你可曾看出是什麼來路?”老羅吞吐著說:“老朽實在看不出來。”完顏阿骨打卻道:“在下卻看得出來。”他話聲一落,徽宗、李乾順、老羅都向他望來。李乾順道:“完顏兄不妨直說。”完顏阿骨打道:“這位兄弟來自宋都汴京吧?”徽宗道:“正是。”完顏阿骨打接著說:“兄弟來自汴京,又姓趙,是否皇室中人?”徽宗微微一驚,點點頭。李乾順眼睛一亮,道:“怪不得兄台一身貴氣,原來是皇室中人,據在下聞,大宋當今皇帝徽宗有四位兄弟,分別是陳王趙佖,衛王趙俁,定王趙偲,蔡王趙似,不知兄台是哪位王爺?”徽宗沉吟著,沒有答聲。完顏阿骨打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他站了起來,抱拳道:“不知萬歲爺微服至此,還望恕罪。”
到了這份上,徽宗再不承認也不成了,隻好站了起來,用手示意:“江湖偶遇,完顏兄不必多禮。”老羅拉了拉女兒,與眾食客“呼啦”跪倒,一個個口呼“萬歲”。李乾順一聽,原來這個比自己大不了一二歲的少年便是當今大宋皇帝,慌忙也抱拳行禮,道:“李乾順見過上朝萬歲。”徽宗道:“李兄不必多禮。”李乾順一聽,很是興奮,於是拉著徽宗的手,將此行的目的說了出來。徽宗一聽,李乾順是要來求和的,正合心意。兩人邊喝邊聊,感歎這些年邊關兵亂,百姓之苦。徽宗答應與西夏興修百年之好,並減去十萬邊關重兵,以示誠意,李乾順同意退出爭議區。兩人談到融洽處,並沒有看到完顏阿骨打與撻懶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