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外文局:新中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鎮(3 / 3)

《中國文化與文明》從選題到作者隊伍的確定,以及出版合作的模式,在多方麵都做了有益的探索,為今後向世界介紹中國古代文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經典著作的翻譯和介紹,在外文局向世界介紹中國的繁雜多樣的工作中,僅僅是其一個方麵。從1950年到今天,中國外文局在這一領域的發展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從這裏折射出整個國家對自己曆史文化認識的起伏變遷的曆史,反映出了我們的曆史文化走向世界的曆程。作為國家隊,外文局的努力與經驗值得學術界珍視和珍惜,它的教訓和所走過的彎路是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的。

將中國介紹給世界,將中國優秀的曆史文化翻譯成世界各種語言,這裏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翻譯和語言的轉換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學術問題。它表明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傳統文化在我們自己文化思想中的地位,它表明我們在對外傳播時,如何將曆史的中國和當代中國有機聯係起來,將一個完整的中國介紹給世界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習主席最近在紀念孔子誕辰256年大會上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這為我們今後繼續做好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指明了方向。

「注釋」

①《國際新聞局一九五0年工作計劃(草案)》(1950年2月10日),《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4頁,新星出版社,1999年。

②《國際新聞局一九五0年工作計劃(草案)》(1950年2月10日),《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26-27頁,新星出版社,1999年。

③楊正泉《序》,周東元,亓文公編《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3頁,新星出版社,1999年。

④參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郭沫若在1952年4月28日所寫的《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就國際新聞局改組為外文出版社給政務院的報告》(文教辦[1952]第43號,1952年4月28日),周東元,亓文公編《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45-47頁。

⑤《外文出版社一九五三年工作計劃(摘錄)》(1953年2月3日),周東元,亓文公編《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71頁。

⑥《胡喬木同誌在中宣部部務會議上關於

方針問題的講話》,周東元,亓文公編《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90頁。  ⑦周東元,亓文公編《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123頁。  ⑧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關於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四種外文刊物編輯方針的請示報告》([59]聯46致字第606號,1959年4月7日),周東元,亓文公編《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159頁。  ⑨《外文局領導小組“關於工作情況和改革意見的報告”》([79]外文辦字第215號,1979年6月26日),周東元,亓文公編《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481-482頁。  ⑩《中國外文局一九九七年總結和一九九八年工作部署,》(1998年1月6日),周東元,亓文公編《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選編》(1),第4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