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隻貸1美元的富翁——智慧理財(1 / 1)

有一天,一位猶太富翁走進了美國花旗銀行的貸款部。貸款部的經理一看,來了一位大客戶,因為這位猶太人的手裏拎著一個非常昂貴的皮箱,穿著也是非常的體麵。經理一看,馬上迎了上去,問道:“這位先生,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我想借一些錢。”猶太富翁說。

經理一聽,便說:“可以,但是您要在我們這裏貸款的話需要有擔保人,您得拿一些東西抵押才行,不知您抵押一些什麼?”“要抵押可以。您看這個。”猶太人說完,就把手裏的箱子拿了出來,打開一看,裏麵裝滿了金銀珠寶和各種股票、債券等,價值不菲。經理一看,這箱子裏的東西都很值錢,於是就畢恭畢敬地問這位富翁:“您到底要貸多少錢?”猶太人想了想說:“我想貸款1美元,但我希望可以提前還貸。”經理傻眼了:

50萬美元的東西作為抵押,卻隻貸款1美元!

但又覺得符合貸款擔保的規定,因此就為猶太人辦理了業務。當猶太人轉身準備離去時,經理問他緣由。猶太人神秘地微笑了一下,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其實我是要到國外去旅行。本來想在你們的銀行辦理一個保管業務,可我一算,每個月租個保險箱就需要花掉幾百美元,太不劃算了。但是現在這樣多好,你們這裏提供隨時還貸,我的東西可以隨時取出,而且我的錢財由你們保管很安全。”

理財感悟:

猶太家庭裏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負責啟蒙教育的母親們幾乎都要求他們回答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就要被人搶光,那麼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孩子們少不更事,天真無知,自然會想到錢這個好東西。母親就會糾正他們說:“孩子,你應帶走的不是別的,而是書籍。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隻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隨著你。”也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的民族,他們世世代代都灌輸給自己的孩子尊重智慧的觀念。在聰穎、精明的猶太人眼裏,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能失而複得,隻有智慧才是人生無價的財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碑文或許能讓我們解讀他一生致富的秘訣:“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小小年紀的洛克菲勒就已經顯現出發現財富的眼光,他用一輛撿來的破玩具車上演了一把“空手套白狼”的好戲。他把一輛從街上撿來的玩具車修好,讓同學們玩,並且向每人收取0.5美分。在一個星期之內,他竟然賺回一輛新的玩具車。他憑借自己的冷靜、精明、富有遠見、獨有的魄力和“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一步步建立起龐大的商業帝國。這些歸結為一點:他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使一個人富有的,並不是房地產、股票、基金、生意或金錢,而是信息、知識、智慧和實踐技能,這些統稱為理財智慧,也就是“財商”。不管別的書籍中將理財智慧總結為幾條,但是我們這裏講的是一個觀點:理財也要鬥智,善謀者勝!但是,如果你不能像巨賈大亨一樣獨具慧眼,那麼你至少可以多做足一些功課,使你在做出投資決策時顯得更為自信和理性。在你選擇一隻股票時,至少你可以獲取某些方麵的信息來判斷它價值幾何。比如這家公司的財務、經營狀況:這家公司是做什麼業務的?處於哪一個行業?這個行業目前處於什麼階段,複蘇期、快速成長期、穩定增長期還是衰退期?這家公司在行業裏處於什麼地位?一年總的收入和利潤有多少?最近幾年的利潤是增長還是下降?市盈率有多高,在同行業公司中偏低還是偏高?公司管理層如何?公司是否存在大量負債或者對外擔保?總之,問的問題越多,對這家公司也就了解得越全麵,這些信息構成影響你決策的支撐點。

我們可以簡單羅列出一些理財中的智慧學:

保本。沃倫·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廣為流傳:“投資法則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牢記第一、第二條。”

止損。從事投資必須承認中間有可能出錯,這不可避免,止損離場可避免小錯變成大錯,免得泥足深陷。投資過程中,有的意外足以致命,如果能小心利用止損點,就可化險為夷。

等待最佳的機會,準確出擊。德·威廉姆斯擊打過的棒球比任何在世的人都多,但他需要等待一個完美的擊球機會。這個近乎苛刻的原則可以解釋為什麼威廉姆斯是過去70年裏唯一取得400個本壘打的擊球手。對巴菲特來說,投資是一係列商業擊球,要取得高於平均水平的業績,他必須等待直到企業進入最佳擊球方格裏才揮棒。巴菲特認為投資者經常對壞球揮棒,他們的業績也由此受到影響。

名人名言:

不要懵懵懂懂地隨意買股票,要在投資前紮實地做一些功課,才能成功!

——威廉·歐奈爾

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麵一樣盲目。——彼得·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