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地獄裏有金礦——不要盲目跟風(1 / 1)

金礦主保羅死後,來到了天堂門口。天堂門口的門衛看見保羅,遺憾地把雙手一攤:“先生,很抱歉,以你的條件本來是可以進入天堂的,但是目前天堂已經滿員,沒有你的位置了。要不你到地獄去看看?”保羅聽完後想了想,要求去見上帝。門衛於是把保羅帶到了上帝麵前。

上帝說:“我的孩子,你有什麼要求嗎?”保羅說:“我隻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向天堂裏的人們說一句話。”上帝同意了保羅的請求。保羅站在天堂門口,衝著裏麵的人喊了一嗓子:“地獄裏發現了金礦!”立刻,奇跡出現了,天堂裏的人蜂擁著衝向地獄。

天堂裏一下空了許多。門衛熱情地請保羅進入天堂。但是,此時的保羅卻猶豫了一下,說道:“我還是去地獄看看吧,這麼多人都相信‘地獄裏有金礦’,所以我也過去看看,沒準兒我還真能在那裏發現金礦呢!”保羅回答道。

理財感悟:

有一天,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課堂上拿出一個蘋果對學生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一位學生很快便舉手回答說:“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位學生身旁走過,並要求大家仔細地聞一聞,空氣中是否有蘋果的香味。幾乎其餘的所有學生都舉起了手,而隻有後來的哲學家柏拉圖沒有,後來證實這是一隻假蘋果。可見,別人的說法並不重要,自己的想法可能才是真知灼見。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即便是我們所說傳授真理的學校也一樣,人雲亦雲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教育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獲取真理,而獲取真理最重要的途徑,則是養成理性的思維與獨立思考的習慣。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之職整整10年的朱清時院士卸任時,接受中青報記者關於“您最希望傳承下來的價值觀是什麼?”的采訪,朱清時說:不跟風,不盲從,按科學規律辦事。從這一席話,我們看出我們現在還有一些學者正在力圖守護學校這塊淨土。但同時,也正顯示出了他們心底的擔心。近幾年,中國的大學備受輿論批評,隻因為原本寧靜的象牙塔變得不再是淨土,而是分外浮躁了。

求學、求知尚且如此,而眾多理財之士想必也是或多或少存在這樣一種從眾心理,即所謂的“羊群效應”——人們很喜歡盲目地、一窩蜂地去相信某事,認為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肯定就是正確的。尤其是新入股市的投資者更容易產生這種心態。他們多半並未熟練掌握基本的投資技巧,隻是因為單純而簡單的逐利心理,再加上周圍人的煽風點火,才會貿然地進入股市。一些大投機者往往利用市場心理,先把股價抬高,使一般投資者以為有利可圖,把股價逼上頂峰;然後投機者又把股價急劇拉下,一般投資者在恐懼心理下,競相拋售,從而使股價跌到穀底。這種因盲目跟風而造成的大起大落常常成就了投機者從中漁利的目的。

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人們由於相互的影響和利益驅動,會引發一係列非理智的行為。就像故事中的金礦主保羅,一旦喪失了自我理性和獨立的思考,就輕易放棄了“天堂”,盲目地隨大流,陷入自己所設的陷阱中,義無反顧地奔向“地獄”尋找金子。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避免陷入盲從跟風的旋風中呢?

用理財知識武裝自己。隻有無知、愚昧的人才會自我迷失,失去判斷力,盲從別人。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堅定的信念會讓人盲從。當別人人雲亦雲的時候,假如你有堅定的信念,試問別人能動搖你幾分?具有懷疑精神。一味偏信會讓人盲從。每當各種情況出現時,要適當地懷疑別人的話,你會發現很大的漏洞。比如,很多所謂的內幕消息者利用投資者這種包賺不賠的心理,讓你選擇某些股票。但是如果你稍微懷疑一下:難道他們不想賺錢?為何平白無故地把消息告訴你?那你可以買為何他們不可以買而獲利呢?自然就不容易盲從了。

名人名言: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孔子

不要讓我們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尼采

要想成為真正的“人”,必須先是個不盲從因襲的人。你心靈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當我們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想用別人的觀點去看一件事的時候,錯誤便造成了。

——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