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10便土找零——勿以財小而不理(1 / 1)

一間裝潢高檔的酒店裏,一位紳士手裏拿著單據,走向其中一名服務生:“請你再計算一下,是不是有些錯誤?”這位紳士,正是城內最有錢的富翁羅賓先生。年輕的服務生看都沒看一眼:“尊敬的先生,沒有錯呀!”

“請你再仔細計算一下。”羅賓先生很有禮貌地站在櫃台前。看到羅賓先生認真的樣子,年輕的服務生並沒有要核對的意思,反而不以為然道:“是這樣的,因為零錢不足,所以便多算了您10便士,但我認為羅賓先生您是不會在意的。”“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羅賓先生微笑著糾正道。

“那,算是付給我的小費吧!”服務生被羅賓先生的話搞得有些難為情了。“不,小費我已經付給你了,這10便士是你應該找回給我的零頭。”

服務生愣住了,隨即左拚右湊,湊夠了10便士,尷尬地將10便士遞給羅賓先生。望著羅賓先生離去的背影,年輕的服務生低聲嘀咕道:“真是太小氣了,連10便士也看得這麼重。”

理財感悟:

古語有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三國時期劉備對他的兒子劉禪說過的話。這句話也往往被我們運用在培育孩子的品德的時候。比如,“小時偷針,大了偷金”。這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裏麵均蘊含了這樣一個道理:對惡的事情要防微杜漸,做好的事情要由點滴做起。其實在理財之道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有的人心裏抱著一種想法,以為隻是計較一些小財小利,並不會對自己的財富造成多大影響。所以很多人覺得自己並不是富人,沒有那麼多富餘的錢,沒有理財的必要。但是正是點滴之水彙成江河,才有了最後大海的浩瀚無邊。而且即使是一般的家庭,隻要你有理財的觀念,其實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因為有了理財,會慢慢手中更加寬裕。因為有了條理,有了安排,漸漸地,你的生活會變得不同。其實,國外也有類似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的有著悠久曆史和良好信譽的三菱銀行麵臨著解體的危機。業務部的島田晉每天都在想著如何吸引顧客來存款,終於想出了“一塊錢存款”的妙招(即隻要你有一塊錢,就可以為你開立賬戶),使得銀行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也許節約一點點並不能讓自己成為富人,但是沒有節約的觀念、沒有精打細算的觀念、沒有為自己理財的觀念,那我們絕對成不了富人。在國外也不乏這樣的觀念,比如在比利時,生活用電的價格是分段計算的。一天之內,時段不同,電價也不同。這樣,人們就可以選擇在價格最低的時候做一些並不是特別急迫的事,如洗衣服等,省錢又省電。公民如此,在公眾場合更是隨處可見省電的場景。布魯塞爾許多公寓樓和辦公樓的樓道內都安裝了自動節電開關。離開樓道時,無須關燈,幾分鍾後,電燈就會自動關閉;許多老式住宅樓裏都裝有這樣一種電梯:沒有人乘坐時,裏麵漆黑一團;當乘客將電梯的門打開,電燈就亮了。可見,大到一國,小到個人,節約的觀念應該從小處著手。那麼看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可以采納的理財觀念呢?

花錢要有計劃,要量入為出。就學生而言,比如家長給你一個月的零花錢,但是你一周就用完了,那你後麵的日子隻能不花,或者另外伸手向父母要。但是假如你按照總額分攤到每天花多少錢,那你就不會在月末口袋幹癟了。甚至你還可以節約一點出來買你喜歡看的書之類。何樂而不為呢?

學會記賬。小孩子一般都會不理性花錢,所以假如你能夠采取記賬的方式,一方麵你可以看見自己花錢最多的是什麼地方,同時也能看見你還有多少錢,這樣的習慣對於養成節約和理財的觀念是很有用的。理財從小事做起。比如我們可以用到的訣竅:將購買物品的塑料袋存好用來裝垃圾;淘米水、洗菜水之類可以留存下來拖地或者衝廁所;還可以時常關注商場打折時段和物品,可以購買生活必需品時享受折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