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人的貪欲——不要貪得無厭(1 / 1)

上帝製造了驢子,並告訴它:“你得背上馱著重物,然後從早到晚不停地幹活,你的壽命為50年。”驢子就乞求上帝:“我的主啊!50年太長了,求你給我減去30年吧!”上帝答應了驢子的請求。上帝製造了狗,對它說:“你得隨時保持警惕,生活在你的主人身邊,你吃的將是他們桌上的殘食。活上25年。”狗也乞求上帝:“25年太長了,你給我減去15年吧!”上帝應允了。上帝製造了猴子,對它說:“猴子啊,你將被懸掛在樹上,像個白癡一樣令人發笑。你的壽命是20年。”猴子也乞求上帝減去了10年。

最後,上帝製造了人。“你要有理性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用你的智慧掌握一切、支配一切。你的壽命是20年。”人聽完後大叫道:“20年太短了!你能不能將驢子的30年、狗的15年和猴子拒絕的10年均賜予我啊?”上帝勉為其難地同意了人的要求。結果正如上帝安排的那樣,人的一生先是好好地過了20年屬於自己的舒服日子,接著背負著家庭的責任拚命地工作,然後像狗一樣,守護著他的孩子;當人老的時候,他活得又如猴子一般,扮演小醜去逗他們的孫子。

理財感悟:

隻要提及猶太人,一般認為他們就是智慧的象征。猶太人最看重的是智慧。相傳他們在逃難的時候,唯一帶上的是書籍,而不是其他。這則寓言是《塔木德》裏的一個比較精彩的寓言故事,在猶太商界廣為流傳。正是他們善於領悟,所以猶太商人在做生意時,總能汲取故事的精髓,做到適可而止,而不貪求。

貪、嗔、癡是佛家所講的“三毒”,而貪位於“三毒”之首。如果從世人角度來看,貪戀是人性的缺點,必然存在,無法消滅,但是人必須要有適當的貪念。從某種角度來看,這適當的貪念也可以反過來成為世人前進的一種動力——你貪求別人的尊重和地位,就要努力地研究學問,使自己在文化圈和學術界占有一席之地;你想擁有那麼多那麼好那麼舒適的物質生活,你就要想辦法努力賺錢,隻有多賺一些錢,你才能交換到自己喜歡、可以享受的物質生活;你不想每天早出晚歸地給別人打工,那你就得多學點本領,不但有生存的本領,還要會點管理,然後你就可以自己給自己打工,把自己掙得的每一分血汗錢都攥在自己手中;你想要舉世矚目、光環四射,那就要努力讓自己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或者做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兒,或者當星光閃耀的明星。總之,為了這樣那樣的美好的夙願和夢想,為了出人頭地,你總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代價。所以說,有一定的貪念也好,有了這樣的貪念,也就有了鞭策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

然而貪過了一定的度,就是貪得無厭,又往往和賭徒心理聯係在一起。當他在股市中獲利之後,就誤以為錢財來得毫不費力氣,失去了理智,就把自己所有的賭注加上去,結果必然輸光。而有的賭徒一開始就輸紅了眼,隻想著花更多的錢將失去的給贏回來,背水一戰之後的結果就是血本無歸。而大家都知道,理財的一個首要原則就是先保本。一旦你把本金都輸掉了,你還有什麼機會翻身?聰明的人在損失時懂得止步,等待新的收益機會的到來,這才不失為一個聰明的理財人。然而看看古往今來的曆史,我們就可以知道,貪是人性的一麵。稍不加節製,“貪”這一字就會將投資者置於死地。

其實一般理財的人都會給自己定個目標,比如實現10%的收益。但是往往很多人在股市的高位中急流勇進,他們手裏的股票已經賺了50%卻仍不舍得拋售,結果就成了高位戶。其實他們不了解股市震蕩的風險,賺賠真的就在轉眼間。還有一種貪,就是很多人隻想到股市的高收益,卻沒有考慮到其冒的風險也很大。現在很多的理財方式可以選擇,隻要你對收益不那麼苛求,選擇其他諸如國債、基金等,可以將你的收益固定在一個低位,雖然低但是收益卻很穩定。當然,這就和你的年齡、性格、收入等因素相關了。不為貪欲所蠱惑,擇精而擔,集力而行,人生之旅就會輕鬆起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抵製住各種各樣的誘惑呢?

名人名言:

貧窮要一點東西,奢侈要許多東西,貪欲卻要一切東西。——高裏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朱熹

貪婪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潔,因為不幸的是,你獲得愈多,就愈貪婪,而且確實總感到不能滿足自己。

——安格爾

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