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害怕影子的人——避免投資過程中的焦慮和緊張(1 / 1)

有一個得了疑心病的人,一天晚上,他一人獨自在路上走,突然發現身後有個黑影一直緊跟著他,他心裏很害怕,回頭看了看,發現地上有一串腳印也一直跟著他,那個黑影與腳印連在一起,他於是就加快了腳步,匆匆忙忙地往家裏走。可是一路上,黑影和腳印一直緊隨其後,無法擺脫。路人見他神色慌張,問他怎麼了,他又覺得說出來尷尬,就一直藏在心裏,獨自害怕得要死。等到他路過家門口時,他怕自己把身後的東西也帶進家裏,就沒有進門。就這樣,他為了甩掉影子,就不停地拚命跑,最後耗盡體力,心力交瘁而死。

理財感悟:

故事裏的人很愚蠢,他不懂得隻要有光亮就會有影子的道理,企圖通過跑開來甩掉身後的影子,真是愚蠢之極。即使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身影,他也大可以站在陰暗之處,而不必費這麼大勁甩掉它,結果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其實關鍵的病因還在於故事的主人公心理脆弱,疑心太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肯定也有這樣的人,隻是沒有他這麼嚴重而已。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理財投資,確實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心理姿態。缺乏過硬的心裏素質,必然會經不起理財風險的考驗,最終也會心力交瘁的。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避免投資理財過程中出現的焦慮呢?下麵給大家一點點建議:不入險地。人往往會在麵對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以及陌生、沒把握的情況下出現焦慮與恐慌。所以,要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就需要在有把握的領域和情況下做事情,這就避免了出乎意料的特殊情況的發生。因此,在投資時,首先應該投資自己了解的公司,用自己多次反複證明正確的模式做投資,要在有把握,或者說把握性比較大的情況下投資,不要進入一種險地,在不熟悉、不了解的環境中跟風或者碰運氣,否則出現焦慮情緒會是必然的。

留有餘地。做事情要留有餘地,不能做極端的事情,盡量給自己安排好退路,留有回旋的餘地,避免因為一時的小錯而使自己一敗塗地,陷入無法挽回的絕境,無路可退。要保持心態平和,因為隻有你在做事時考慮周全,給自己安排好失敗後的退路,那麼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能輸得起的人,這樣就不會產生過分的焦慮了。想象一下,如果你沒有這麼做,而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去投資。那麼,成功了,當然皆大歡喜,但是一旦失敗,你就可能一無所有,傾家蕩產。這種事情做起來,你一路上絕對會提心吊膽,心態會很緊張。

目標盡量保守。目標太高也會導致投資人焦慮與緊張。把投資收益率定得過高,必然會把投資過程變為一種痛苦的折磨。一個投資人定的目標過高,做起事情來肯定是急於求成,不能做到心平氣和,也不能保持平靜的心態,容易觸發緊張和焦慮。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製定的投資目標要盡量保守。著名“股神”巴菲特最高一年的投資收益率也隻不過是50%,他的長期複合投資收益率也就20%。事實上,如果一個投資人能夠把20%作為自己的投資目標,並且能夠持續實現,其實就已經非常成功了。反之,如果追求超高的投資收益率,投資人必然會整天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不強迫自己硬要堅持。如果在投資實踐中,投資人基本上做到了以上幾條,但是還會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那麼就應該以養心為主,不為難自己,不勉強自己硬要堅持,保重身心健康才是關鍵。如果投資過程中出現焦慮,就要考慮是否應適時退出。

總之,要做到不強迫自己,不機械堅持原則。畢竟自己是投資過程中的體驗承擔者,如果自己的體驗是非常難受的,就要放棄這種體驗,因為這樣做才能祛除導致你心裏不順暢的誘因,才能根除後患,得到一個健康的身心,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嗎?千萬不要有強迫症,就像馬拉鬆比賽,有些人一口氣跑完絲毫不累,而有些跑到一半就身體不適,氣喘籲籲了。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放棄,硬著頭皮堅持到底必然會危及生命。同樣的,在投資過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保護好身心健康。根本出路是提高人生境界。投資過程中的焦慮,看上去好像是由於投資行為導致的,其實焦慮問題在最根本上是一個修養和心態的問題。修養問題和心態問題更進一步講是人生態度問題。因此可以說歸根結底,投資的成敗和投資的實質其實是做人的問題。根據一些中醫學者的統計,從古到今,高壽的人大部分具有少欲望、性格開朗平和、心胸豁達寬廣、知足常樂、不爭名奪利的性格特點,而且長壽的人大部分都能夠心懷別人、心懷天下,但又甘於平淡。從表麵上看,貌似健康長壽是基因問題,但中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人生境界問題。同樣,在投資過程中,克服焦慮的問題表麵上看是一個投資技巧和技能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人的修養和心態問題。因為在投資過程中總是要麵對利益、成敗與得失。在這一過程中,一個人的內心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幹擾,而能不能維持心靜如水,能不能做到淡薄從容、知足常樂,這就是一個人的心態和修養的問題。所以如何優化心理情緒的過程,又暗含了投資是人品問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