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證券投資分析(3 / 3)

證券投資的營利性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但證券投資的風險性又使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如何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呢?科學地進行證券的投資組合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通過有效地進行證券投資組合,便可削減證券風險,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投資風險存在於各個國家的各種證券中,它們隨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時大時小,此起彼伏。簡單地把資金全部投向一種證券,便要承受巨大的風險,一旦失誤,就會全盤皆輸。

證券市場上經常可聽到這樣一句名言:“不要把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證券投資組合是證券投資的重要武器,它可以幫助投資者全麵捕捉獲利機會,降低投資風險。

企業的證券投資始終圍繞著提高投資收益,並降低投資風險來組織運作。證券投資的規律證明,降低證券投資風險的有效途徑就是進行證券投資組合,即將資金分散投資於各種不同的證券,從而達到分散風險、降低風險、穩定投資收益的目的。

(1)證券投資組合的策略。

①適中型策略。

這種策略認為,證券的價格,特別是股票的價格,是由特定企業的經營業績來決定的。市場上股票價格的一時沉浮並不重要,隻要企業經營業績好,股價一定會升到其本來的價值水平。采用這種策略的人,一般都善於對證券進行分析,如行業分析、企業業績分析、財務分析等,通過分析,選擇高質量的股票和債券,組成投資組合。但進行這種組合的人必須具備豐富投資經驗,擁有進行證券投資的各種專業知識。這種投資策略風險不太大,收益卻比較高,所以是一種最常見的投資組合策略。各種金融機構、投資基金和企事業單位在進行證券投資時一般都采用此種策略。

②保守型策略。

這種策略認為,最佳證券投資組合策略是要盡量模擬市場現狀,將盡可能多的證券包括進來,以便分散掉全部可分散風險,得到與市場所有證券的平均收益同樣的收益。這種投資組合有以下好處:能分散掉全部可分散風險;不需要高深的證券投資的專業知識;證券投資的管理費用比較低。但這種組合獲得的收益不會高於證券市場上所有證券的平均收益。因此,此種策略屬於收益不高、風險不大的策略,故稱之為保守型策略。

③冒險型策略。

這種策略認為,與市場完全一樣的組合不是最佳組合,隻要投資組合做得好,就能擊敗市場或超越市場,取得遠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益。采用這種策略的人都認為,收益就在眼前,何必死守苦等。對於追隨市場的保守派,他們是不屑一顧的。這種策略收益高,風險大,因此,稱之為冒險型策略。

(2)證券投資組合方式的選擇。

證券投資組合並不等於無選擇地擁有多種證券而是要根據各種證券的性質以及證券間的相關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多種證券的選擇,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①不同風險等級的證券投資組合。

證券的風險等級是由證券發行主體所決定的,政府債券屬無風險債券,金融債券屬低風險債券,企業債券的風險等級要高於金融債券,企業股票的風險一般普遍高於正常的企業債券。

投資者將資金分散於不同風險等級的債券之中,比將全部資金投放於一種高風險的債券要安全得多。

證券投資者在進行不同風險等級的證券組合時,要對市盈率和投資收益率等指標進行計算和比較。通常認為,市盈率越低,投資風險相應越小,反之越大。

②不同流動性的證券投資組合。

證券的流動性反映了投資者所持證券得以兌現、轉讓或轉換的速度,一般可分為三種情況:

可隨時兌現、轉讓或轉換。

不可隨時兌現、轉讓或轉換。

介於二者之間。

凡上市證券都屬可轉讓性質,但由於不同的證券其市場形象不同,那些具有較高投資價值且質量優良的證券要比投資價值低、質量低下的證券更容易脫手轉讓,也就是說前者的投資風險小於後者。從債券與股票的比較來看,債券雖不能及時轉讓,但到期即可收回本息;而股票卻不存在到期清償的可能。同樣,短期債券可以比長期債券提前兌現,其風險要小於長期債券,等等。基於以上種種因素分析,投資者應從風險與收益的利弊權衡出發,在不同流動性的證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組合,以分散風險,穩定投資收益。

③不同證券投資方式的組合。

在不同證券投資方式中,以獲取股息、紅利、債息為基本目的的長期投資要比以獲取資本利得為主要目的的短期投資風險小得多。穩健的投資者既要分散並承擔一定的風險,以獲得期望收益,又要不失時機抓住市場提供的一切機會獲得證券投資效果。

(3)證券投資組合的調整。

企業證券投資的原則是保證金融資產的安全、收益和流動,因此就希望保持證券組合的一定收益和一定風險程度的組合。然而證券市場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使得企業證券投資組合的收益和風險大小也在變。因此經常監視證券市場的變化,才能為企業證券投資組合的調整提供依據。

通常情況下,現有投資組合的收益及風險超出某一衡量標準時才對其進行調整。一般以市場平均收益水平作為衡量標準。如果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水平低於高層平均收益水平,此時

就應考慮調整投資組合的成分。一方麵審查現有投資組合中是否有預期收益低劣的證券需改換證券品種;另一方麵審查現有證券組合中是否有風險極高的證券,是否有證券品種搭配不當須改換品種的。如果有這些情況發生,投資人應及時修改投資目標,更換證券品種或搭配比例,改變原有組合。

5.證券投資的風險

(1)違約風險。

違約風險即債券發行人無法按期支付利息或償還本金的風險。一般而言,政府發行的證券違約風險小,金融機構發行的證券次之,工商企業發行的證券風險較大。

(2)利率風險。

由於利率的變動而引起證券價格波動,使投資人遭受損失的風險叫利率風險。我們知道,證券的價格是隨著利率的變動而變動的。一般而言,銀行的利率下降,則證券價格上升;銀行利率上升,則證券價格下降。不同期限的證券其利率風險也不一樣,證券的期限越長,利率風險越大。這很簡單,如果你現在買進10年期債券,假設利率是5%,而10年後市場利率可能變為15%;或在10年之間,市場利率有幾次大的漲幅,對你而言都會是一種風險。

(3)購買力風險。

由於發生通貨膨脹而使證券到期或出售時貨幣所獲得的資金購買力降低的風險稱為購買力風險。在通貨膨脹時期,購買力風險對投資者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通貨膨脹發生時期變收益證券比固定收益證券要好很多。因此,普通股被認為比公司債券和其他固定收入的證券能更好地避免購買力風險。

(4)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即投資人想出售有價證券獲取現金而證券又不能立即出售的風險。如果一種資產能在較短的時期內按市價大量出售,說明這種資產的流動性較高;反之,這種資產的流動性較低。流動性高的資產風險較小,流動性低的資產風險較大。比如公司麵臨償還大量債務,而公司的資產都表現為非流動資產,變現能力很差,縱使有幾億資產,也有可能麵臨破產。

(5)期限性風險。

由於證券期限長而給投資人帶來的風險,叫期限性風險。一項投資,到期日越長,投資人遭受的不確定性因素就越多,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例如,同一家企業的十年期債券的風險要遠遠大於一年期債券的風險,因為沒有人能確切地預測到10年之後這家企業會變成什麼樣。

6.防範證券投資風險的技巧

(1)分析被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

一個公司經營風險的強弱,可通過該公司收益增長的穩定性與否來分析。公司收益率增長的穩定性越大,投資者預期的股息收益就會越準確,公司經營風險相對也越小。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分析也是分析該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此外,在分析財務狀況時,還應注意其盈利結構的分析,比如公司的盈利主要由其他業務收入或投資收益獲得的,並不能說明在今後幾年中這種盈利狀態還能保持。總之,對被投資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可以列為一個專門研究的領域。

(2)把握價格變動趨勢。

金融資產的價格不光受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其中也包括炒作的因素。西方對於單純股票價格變動規律研究的也是很多,如K線圖、缺口理論等等。通過研究這些理論,把握價格運動的變化規律,對於小企業投資於金融資產有一定幫助。

(3)選擇合理的投資期。

前麵我們已經談過,公司的經營狀況從總體上來說呈現一定的周期性。同樣,在經濟蓬勃發展之時,股市交易活躍,在經濟趨於下滑時,股市也較為冷清。而且股票市場和其他市場也呈一種反向變化。在中國,當股市繁榮時,大量資金湧入股市,而郵市相對冷清;股市清淡時,大量資金湧入郵市,於是郵市又火起來。小企業要想進行金融資產的投資,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投資時期。

(4)投資結構的合理化。

俗話說“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裏”,股票投資亦是如此。在投資時注意對投資的結構進行合理的搭配,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險。比如在購買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同時可以購買一些經營穩健、分紅派息穩定的公司的股票,以防止前者股價暴跌時,公司沒有其他盈利的金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