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的錢總要大於明天的錢
從理論上說,如果今天的錢留到明天花就損失了今天花錢所帶來的多出的那一部分效用,這是西方人的觀點。比如兩年前買彩電21寸大概要2 000多元錢,現在買隻要1 000元出點頭。如果一個人兩年前可以買,但就是要等到現在便宜了才買,實際上他損失了兩年看電視帶給他的效用。
公司在投資的過程中當然要明白這個道理。“今天的錢總要大於明天的錢”告訴我們:
(1)能現在投資的項目不要放在以後再做。
如果一項投資在市場機遇上、在資金配置、管理上都是可行的,那麼現在就做;過一兩年就不知道市場會變成什麼樣呢!
(2)投資的回收期越短越好。
如果有甲、乙兩個項目,其他情況都一樣,一個2年內收回初始投資,一個3年內收回初始投資,你會選擇哪一項?你當然會本能地選擇回收期短的,因為在第三年甲項目就會產生淨現金流入,而乙項目還不會。
國外的很多投資決策模型都是在這條理念的引導下設計的,在本章隨後的內容中會做詳細介紹。
2.投資的過程也是管理的過程
投資的過程如下:
(1)選定幾個目標;
(2)進行市場調研,可行性分析;
(3)確定一個可行的項目;
(4)進行相應的準備:人力、技術、物資、設計圖、場地等;
(5)實施這一項目;
(6)投產;
(7)投資後的評估。
由此來看,投資本身也是一個管理的過程,是集計劃、決策、運行、後評價為一體的過程。目前,中國有很多公司在投資過程中不缺錢,也不缺項目,但缺乏的是好的管理。
管理包含了銷售、人事、財務、總務等等各項管理,在投資中也是如此:人員安排、工程進度、財務收支、後勤輔助等。這都需要與各個單位統一協調。
如果僅僅把投資理解為計劃、決策的過程就片麵了。許多好的項目最終失敗的原因可能就在於實際執行與當初設計事與願違。
因此,在投資決策之時明確“投資的過程是管理的過程”是相當重要的。可以使決策從一開始就與執行和管理緊密掛鉤,加強投資決策的科學性。
3.投資決策要與籌資計劃緊密結合
有的企業在做投資決策時籌資安排總是一筆帶過,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而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多項目由於執行中資金不足而閑置在那裏一兩年,然而一兩年後市場是否還真的需要這個項目呢?還有的投資項目由於資金不足而將企業也拖得破產。這種例子在現實中並不少見。
投資與籌資是緊密結合的,籌資的目的不完全為了投資,但投資的過程絕對少不了籌資。因此,企業有必要在進行投資決策之時製訂一份詳細而周密的籌資計劃。
4.樹立正確的風險價值觀念和機會成本觀念
任何投資都是存在風險的,隻是風險的大小有區別。一般規律是:風險越大,要求的收益也就越高,風險越小,要求的收益也就越低。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追求什麼樣的風險價值觀取決於經營者自身的經營習慣與企業的管理理念。
機會成本的概念早就引入了我國的公司管理之中。在進行投資項目決策時,常常有這樣一種情況,不同的備選方案都能夠帶來不同的收益,當你選定一種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時,其他方案所潛在的收益便被稱之為機會成本。我國很多小企業的老總缺乏這方麵的認識,隻看一處而不見其餘。如果投資時多分析:除了這個項目,我還可以投入哪個領域呢?會有什麼樣的收益呢?這樣思路就會開闊許多,也會大大增強資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