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深思熟慮的李嘉誠,毅然采取驚人之舉:人棄我取,趁低吸納。
李嘉誠堅信亂極則治,否極泰來。當時,大規模移民潮雖漸息,而移居海外的業主,仍急於把未脫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廠房賤價賣出去。李嘉誠認為這是拓展的最好時機,他把塑料盈利和物業收入積攢下來,通過各種途徑捕捉售房賣地信息。他將買下的舊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產低潮、建築費低廉的良機,在地盤上興建物業。
不少朋友為李嘉誠的“冒險行動”捏一把汗;同業的有些地產商,正等著看李嘉誠的笑話。
然而事實證明李嘉誠的判斷是正確的。1970年,香港百業複興,地產市道轉旺。對此,有人說李嘉誠是賭場豪客,孤注一擲,僥幸取勝。隻有李嘉誠自己清楚他的驚人之舉,是否含有賭博成分。他是這場地產大災難中的大贏家,但絕非投機家。
李嘉誠不但在地產上是長線投資,在電訊投資上更是如此。而且這種投資戰略使李嘉誠大賺特賺,例如,僅賣橙一役就收入1 100多億港元。
——摘自《中國當代企業家管理思想述評》常樺主編
投資是指企業作為投資主體所進行的投資,具有長期性、高風險性、高消耗性等特點。
科學、合理地對企業投資進行分類,有利於管理者認清投資的性質,加強投資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1.按投資與生產經營的關係劃分
(1)直接投資。
直接投資指把資金投資於本企業或外單位的生產經營性資產,以便取得直接收益的投資。
(2)間接投資。
間接投資又稱證券投資,是指把資金投資於有價證券等金融資產,以取得投資利潤和資本利得的投資。
2.按投資對象的形態劃分
(1)實體投資。
實體投資指企業投資於具有物質形態和實物資產和不一定具有物質形態的無形資產的投資活動。企業進行實體投資,收益相對較為穩定,但總體收益率較低。進行實體投資,所存在的投資風險主要是所生產的產品是否有市場,是否適銷對路。因此,投資風險相對較小。
(2)金融投資。
金融投資指企業投資於金融資產或金融工具的投資活動。金融資產僅僅是一種權益,它直接表現為金融工具,如銀行活期存款、股票、期貨合約等。進行金融投資,企業不僅可以獲得投資利潤,還可以獲得資本利得收益;進行金融投資,所存在的投資風險要比實體投資的高,不僅存在實體投資中的商品市場風險,更為重要的是還存在金融市場風險。
3.按資金投放的方向劃分
(1)對內投資。
對內投資指把資金投放到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中,形成企業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投資。
(2)對外投資。
對外投資是指企業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或者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坐證券的形式對其他單位的投資。
對內投資都是直接投資,對外投資主要是間接投資,也可以是直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