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應收賬款管理誤區(2 / 2)

(3)一般情況下,應收賬款方(賣方)業務發展快,資信狀況較好。由於應收賬款問題,客觀上也製約了企業(包括買賣雙方)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4)企業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在途資金成本,進一步提高了資金流動性,有利於化解潛在的財務風險。

實際上這些情況在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裏也普遍存在。因此,保理業務的開展也不失為解決民營企業應收賬款回收的一種“多贏”方式。

現階段,我國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主要存在3個方麵的誤區:

1.應收賬款管理“滯後”

應收賬款的管理“滯後”表現在企業在銷售時對應收賬款的風險性認識不足,沒有設置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而業務部門隻著眼於擴大銷售,提高銷售業績,造成應收賬款管理責任的“真空”。應收賬款居高不下,“三角債”現象突出,成為市場秩序混亂的主要表現形式。

2.銷售部門承擔收賬責任

一些企業為了改變應收賬款風險無人負責的局麵,將應收賬款的收賬責任劃定在銷售部門裏,這種現象在企業實行銷售承包製或銷售買斷製的情況下尤為明顯。在沒有科學、合理的薪酬考核機製下,一旦銷售部門增加銷售帶來的業績激勵超過應收賬款增加所帶來的風險,可能會導致銷售部門的“逆向選擇”,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從管理職能角度來看,銷售部門以銷售業績為導向,其主要職責是開拓市場。從管理的專業化角度來看,應收賬款的管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銷售部門無法出色完成收賬責任。

3.財務部門負責應收賬款管理

有些企業將應收賬款管理的責任劃歸到企業財務部門,這更是一種管理上權責不分的表現。財務部門的責任是進行財務管理,其活動內容主要是對企業融資、投資和分配活動的統籌規劃和安排。由企業財務部門來管理應收賬款,一方麵勢必會導致銷售部門置風險於不顧,片麵擴大銷售,而財務部門為了防範信用風險也會單純強調風險防範,從而激化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矛盾,導致企業內部紛爭不斷;另一方麵財務部門由於不能掌握交易客戶的信用資料,也無法對每一筆應收賬款的風險狀況做出準確的評價和判斷,同時也沒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從事應收賬款的回收工作。

針對傳統應收賬款管理的誤區,現代企業可以建立相對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由它對應收賬款從客戶信用評價到賬款收回的全過程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