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應收賬款管理誤區(1 / 2)

應收賬款越積越多,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對企業到底有何影響?大量應收賬款的存在是否會拖垮一個企業?

福建大通是我國最大的漆包線生產基地,特種漆包線市場占有率達20%,雖然如此,由於競爭激烈,售價下降,賒銷貨物有遞增之勢。

福建大通公司董事會,為進一步提高資金流動性,決定與相關金融機構簽訂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協議,保理額度為6 000萬元。

公司2001年銷售收入4.03億元,應收賬款7 500萬元,應收款占銷售的比例為18.6%;2002年中期銷售1.93億元,同比下降10.5%,可應收賬款卻增至1.004億元,增長34%,公司不得不增加負債,短期貸款就由1.26億增至1.79億,增加了財務費用支出,導致淨利潤下降15%。而應收賬款一旦壞賬,對業績的影響就更大。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大通公司從1億元應收賬款中拿出6 000萬元額度,讓銀行“保理”。一般來說,賬齡一年內的應收款壞賬計提比例為5%,若銀行“保理”費率不高於5%,對企業來說就是有利的。

所謂“應收賬款保理”,指的是企業把賒銷貨物的應收賬款有條件地轉給銀行,銀行為企業提供資金,並負責管理、催收和壞賬擔保,企業可借此回收賬款、加快資金周轉。2002年,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公司因為交通銀行南京分行等中資銀行無法提供“無追索權”保理業務的原因,轉向與外資銀行簽訂貸款協議,提前償還了從幾家中資銀行貸出的近20億元人民幣。保理業務在應收賬款中的首次應用引起了國內金融機構的強烈反響,這種與金融機構簽訂保理業務協議,解決應收賬款的辦法,為企業的資金回籠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也引起了國內企業界的廣泛關注。

對於整個上市公司群體來說,目前1 200家上市公司銷售收入總計約15 000多億元,估計應收賬款比例約20%,若拿出其中一半交由銀行“保理”的話,則銀行就有1 000多億元的保理業務,這可是一個相當大的市場(再加上非上市公司,空間還更大)。顯然,由銀行打理應收賬款,比企業自己去催討要強得多。當然,銀行也會有風險,但畢竟開辟了一塊新天地。

應收賬款保理業務一般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欠款方多為固定大客戶,他們因各種原因需延期支付應收款方的貨款,但由於業務關係穩定,相對而言金融機構可通過銀行之間的業務合作,或異地監控,或跨地區同行監管,實現風險的有效控製。

(2)應收賬款是以打折的形式賣給金融機構,或抵押給銀行,這樣就使買方能夠獲得一定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