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的內部控製包括確保資產安全和有適當的會計係統。
其中保證資產安全包括:
(1)分配保管資產的責任。
(2)資產的保管與資產的會計處理分離(這是各方麵內部控製的基礎)。
(3)建立防範措施(如看守和限製接近資產),防止資產被盜。
(4)保護資產,防止自然環境(如雨、雪等)侵蝕。
(5)培訓操作人員適當使用資產。
(6)購買足夠的保險,以防止火災、暴風雨和其他災害造成資產損失。
(7)建立定期維修製度。
固定資產的控製與價格較高的存貨的控製有許多類似之處,都要借助輔助記錄。對固定資產,公司使用固定資產明細賬。每項資產都要在記錄中列出,並指明其地點和負責人,這有助於確保固定資產安全。明細賬記錄還列出了資產成本、使用期限及其他會計資料。
4.采購業務的內部控製製度
采購業務是企業進行生產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因此,一個良好的內部控製係統也會對這一業務進行比較嚴密的監控。采購業務主要由商品、原材料和固定資產三個部分的采購供應組成。它一般包括簽訂供貨合同、驗收原材料或商品入庫、結算支付貨款三個環節。
(1)采購內部控製的基本要求。
①采購工作中計劃、訂貨、驗收、結算等各個環節必須分工負責,並且采購中除了對一般物資購買作一般授權外,對資本支出和租賃合同等重大采購事項要進行特別授權。
②采購人員除經過特別授權外不得擅自改變采購內容,隻能按批準的品種、規格、數量進行采購。
③除零星采購外,采購業務均需簽訂采購合同。
④采購貨款必須在認真審核、核對合同之後,方可付款結算。
⑤除小額采購外,采購貨款必須通過銀行轉賬結算。
⑥采購的物資必須經過驗收方可入庫。
⑦采購過程中的損耗必須查明原因,經審核批準後方可處理。
⑧應付賬款明細賬與總賬應定期核對並保持金額一致。
(2)采購內部控製的主要手段。
①采購前先填寫“物資采購申請單”,辦理申請手續。
企業各部門所需要的材料、商品其他物資,或者倉儲部門認為某種貨物的儲備量已達到最低儲備限額而需要補充時,應當通過填寫“申購單”的方式,申請購貨。“申購單”由負責這類支出預算的主管人員簽字後,送交供應部門負責人審批,並授權采購人員辦理購貨手續。采用這種方式,能使每一次采購業務都有相應的依據,這對於提高采購的計劃性,節約使用資金,分清各有關部門和個人的責任都有比較好的作用。
“申購單”一般采用一式兩份的方式,詳細注明:申購部門、申購物資名稱、規格、數量、要求到貨日期及用途等內容,一並交供應部門。供應部門據此辦理訂貨手續後,將其中一張退回申購部門,以示答複。
②采購時要簽訂“采購訂貨單”,規範采購活動。
企業中除零星物品的采購可隨時辦理外,大量購買業務應盡可能簽訂合同並采用訂貨單製度,以保證采購活動的規範化。“采購訂貨單”是供應部門進行采購活動的一種業務執行憑證,也是購銷雙方應當共同遵守的一種契約,它不僅使采購業務在開始時就置於計劃控製之下,而且便於在任何時候、任何環節下對整個采購業務進行查詢。
“采購訂貨單”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數張複寫方式,其中一張送交銷貨單位,請求發貨;一張轉交倉庫保管部門,作為核收物品時與發票核對的依據,即驗收貨物的依據;一張留做存根,由供應部門歸檔保存,以便對所有的訂貨與到貨情況進行查對、分析。
③采購物資到達時應填寫“入庫單”,嚴格驗收之後方可入庫。
采購部門購回的各種原材料,都應及時送交倉庫驗收。驗收人員應對照銷貨單位的發貨票和購貨訂單等,對每一種貨物的品名、規格、數量、質量等嚴格查驗,在保證貨、單相符的基礎上填寫“入庫單”。“入庫單”是證明原材料或商品已經驗收入庫的會計憑證。“入庫單”由倉庫驗收人員填製,取得采購人員的簽字後,一張留存,登記倉庫台賬;一張退給采購部門進行業務核算;一張送交會計部門。嚴格的驗收製度,有利於考核采購人員的工作質量,劃清采購部門與倉庫之間的經濟責任,保證物資入庫準確、安全。
④規範審查製度、嚴格審核采購業務的各種憑證。
會計部門在正式記錄采購業務、支付貨款之前,應對各有關部門送來的各種原始憑證,包括發貨票、運費收據、入庫單以及訂貨單等進行認真的審查、核對。不僅審查每一張憑證的購貨數量、金額計算是否正確,還要檢查各種憑證之間是否內容一致、時間統一、責任明確、手續清楚等。如果發現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合理解決。在此基礎上,編製付款憑證,由出納員支付貨款,並按貨幣資金支出業務的內部控製要求辦理,使兩種業務的內部控製統一起來。
5.銷售業務的內部控製製度
銷售業務也是企業內部控製應當著重注意的一個環節。采購業務是企業各項物資的“入口”,而銷售業務則是企業各項物資的“出口”,這兩個“口”一個也不能放鬆。銷售業務一般要經過簽訂銷售合同、填寫發貨單通知倉庫發貨、辦理發貨、辦理貨款結算四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