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到底有多重要,為何內控搞不好,利潤就上不去?如何搞好內控?
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由山姆·沃爾頓於1962年創立。在短短幾十年間,它由一家小型折扣商店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業之一。2002年《財富》評選的“500強”中,沃爾瑪更是以2 189.1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位居首位。沃爾瑪不斷壯大,超越對手,坐上了世界零售企業的頭把交椅。沃爾瑪強大的物流信息係統在其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沃爾瑪有80 000多種商品,為滿足全球4 000多家連鎖店的配送需要,沃爾瑪每年的運輸總量超過780 000萬箱,總行程達65 000萬公裏。沒有強大的信息係統,它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大規模的商品采購、運輸、存儲、物流等管理工作。早在20世紀80年代沃爾瑪就建立起自己的商用衛星係統。在強大的技術支特下,如今的沃爾瑪已形成了“四個一”,即“天上一顆星”——通過衛星傳輸市場信息;“地上一張網”——有一個便於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的采購供銷網絡;“送貨一條龍”——通過與供應商建立的計算機化連接,供貨商自己就可以對沃爾瑪的貨架進行補貨;“管理一棵樹”——利用計算機網絡把顧客、分店或山姆會員店和供貨商像一棵大樹有機地聯係在一起。
1.對信息係統的大力支持
控製環境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具體包括企業的董事會,企業管理人員的品行、操守、價值觀、素質與能力,管理人員的管理哲學與經營觀念,企業文化,企業各項規章製度,信息溝通體係等。企業控製環境決定其他控製要素能否發揮作用,是內部控製其他控製要素發揮作用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製的貫徹和執行以及企業內部控製目標的實現,是企業內部控製的核心。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要有與之適應的土壤。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一家企業建立一個衛星係統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提出要建立自己的衛星係統時,山姆·沃爾頓是不太讚成的。他認為目前的信息係統已經可以使沃爾瑪在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不必要再將如此多的資金投進去。然而公司的其他高層,包括幾位董事和技術總監,深知投資新技術對公司發展和控製成本、提高管理的重要性,他們勇於不斷地向山姆施壓,並以大量的數據證明了建立衛星係統的可行性以及將會給沃爾瑪帶來的巨大效益。在其他高管的不懈努力下,山姆終於讓步了,沃爾瑪立刻花費大約7億美元建成目前擁有的計算機和衛星係統。如今,集團專門從事信息係統工作的科技人員高達1 200多人,每年投入信息的資金不下5億美元。可以說,如果沒有高層人員當初的卓識遠見,如果沒有他們對信息係統的強力支持,沃爾瑪不可能有今天的規模和地位。
2.保持應有的風險意識
環境控製和風險評估,是提高企業內部控製效率和效果的關鍵。沃爾瑪在不斷引進新技術的基礎上仍保持著非常謹慎的態度。
每次有哪位主管想建立新係統,山姆總要求他們認真地對應用這個係統後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評估,並且謹慎地推行係統的應用範圍,循序漸進,逐漸推廣。1981年,沃爾瑪開始試驗利用商品條碼和電子掃描器實現存貨自動控製。公司先定幾家商店,在收款台安裝讀取商品條碼的設備。兩年後,試驗範圍擴大到25家店。1984年,試驗範圍擴大到70家店。1985年,公司宣布將在所有的商店安裝條碼識別係統,當年又擴大了200多家。到80年代末,沃爾瑪所有商店和配送中心都安裝了電子條碼掃描係統。一個係統從試驗到全麵應用相隔差不多十年時間。其風險意識之強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