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記住一個不變的等式(1 / 1)

進行會計處理有一些基本的準則,會計恒等式就屬於其中之一,它有效地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聯係在一起。財務報表編製是以會計恒等式為基礎。因此,在對財務知識係統了解之前,我們先看看會計恒等式包括哪些內容。

(1)基本會計恒等式1——靜態的會計等式。

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其資金無非來源於兩個方麵:

①投資人投入。

②借債。

自有資金和外來資金構成企業經營的全部資金來源。這些資金或者投入物(機器、設備)

形成企業的資產,來源於債權人(如銀行)的資金,形成負債;來源於投資者的資金形成了所有者權益。而這之間就存在一個基本的恒等式:

企業資金占用=企業資金來源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

這個等式反映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之間的平衡關係,這種關係也表現為一種靜態的關係。表現出企業在經營過程的某一時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對等關係。這個基本等式也是編製“資產負債表”的基本依據。

(2)會計等式2——動態的會計等式。

開辦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上一個等式並不能反映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是盈利還是虧損,因此我們給出下麵的等式,可以充分反映企業的盈利狀況:

收入-費用=利潤(或虧損)

如果:利潤>0,則表現為企業盈利

利潤<0,則表現為企業虧損

之所以將這一等式稱之為動態指標,是因為我們可以從不同階段企業利潤的變化中分析企業的盈利狀況。會計等式2也是編製“利潤表”的主要依據。

(3)會計等式3——動靜結合的會計等式。

第1個等式隻能看出企業資金運動的靜態情況,即某一個時點的狀況;而第2個等式隻能反映企業資金運動的動態情況,即賺了多少錢,無法反映企業的規模。再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會發現資產運用會取得收入,同時也產生了費用,而利潤的增加一方麵增加了所有者權益,另一方麵增加了企業資產或減少了企業的負債,企業的經營總是如此持續下去,因此產生了等式3:

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

由於企業的利潤最終要歸入新的資產中去,減少負債或者增加所有者權益,等式3最終可以化成等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