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跨國公司跨國界的經營活動打破了國家經濟疆界,在給各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使國家經濟主權的相對削弱不可避免。無論是從曆史還是現實的具體過程觀察,跨國公司的經濟和政治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都說明它已經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對外政策形成過程中的某種意義上的幕後決策者。但是,跨國公司對國家經濟主權的限製是有限的,因為跨國公司是在一個高度限製性的國際環境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中運行的,在其跨國經營中,它既要受到國家主權的限製,也要受到競爭對手的威脅和衝擊。一切引起局勢動蕩和破壞市場運行的行為,最終也會損害跨國公司自身的利益。
最後,跨國公司的一體化國際經營是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力,也是加深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助推器。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促成了以美國、日本、歐盟為核心的三大經濟圈,鞏固了大國在國際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使經濟力量對比進一步向歐美發達國家傾斜。跨國直接投資使各種生產要素在世界範圍內更自由的流動、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了社會財富。然而,跨國公司的壟斷性決定了它不會創造出一種公平的分配機製,壟斷的存在就意味著資源的配置和財富的分配向壟斷傾斜。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為載體的國際產業轉移所維持的固有的產業級差不僅是全球貧富差距的技術基礎,而且還維護了以不合理的國際分工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國際生產體係,這是經濟全球化中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FDI導向發展戰略的終極目標是趨利避害。跨國公司給東道國帶來的是雙重影響。它對東道國的負麵影響集中在擠壓民族工業,而跨國公司的正麵影響則可以提升技術水平為最大。FDI對民族工業或本土企業的傷害主要是通過“擠出效應”達到的。這種“擠出”的傷害最終導致東道國對跨國公司及其母國的經濟依附。東道國的FDI戰略和政策應避免這種負效應的發生,或設法減少負效應的影響。跨國公司所能提供的最重要的潛在利益是技術轉移及強化技術能力、技能開發和全球競爭力。由於這些利益不會自動發生,跨國公司不會主動促使先進技術向東道國轉移,甚至有時還會阻礙技術擴散。跨國公司技術轉移效應涉及動態效應和靜態效應。FDI對東道國的技術貢獻靜態效應會很明顯,這是因為跨國公司的技術優勢與東道國的區位優勢有效的結合。但是,如果東道國的區位優勢不能動態優化,FDI的技術貢獻就會停止在靜態效應上,而不會產生長期的動態效應。可見,跨國公司動態提升本土企業技術能力的程度,取決於東道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