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是經濟行為和政治行為交融的跨國經濟實體,它具有兩重性:一方麵,它是曆史上的進步現象,在推動生產力發展和世界經濟增長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應當說,它是在現有的經濟製度下,工業組織的最高形式。另一方麵,它又是生長在資本主義框架中的壟斷資本,具有壟斷性,其在全球範圍的跨國生產經營,又是壟斷資本勢力的擴張過程,因此它的發展具有內在的局限性。鑒於此,必須從兩麵性的角度審視跨國公司的曆史地位及其行為後果。
跨國公司的發展正在不斷的改變著人類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成為全球經濟中最活躍、影響最廣泛的角色。由於經濟全球化為釋放市場力量創造了有利條件,跨國公司自身也獲得更大的施展身手的舞台,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國際化程度和競爭力。正是跨國公司以全球為戰略目標的經營活動,將世界各國日益聯係在一起,世界經濟日益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經濟。在這種曆史環境中的各國經濟其增長態勢和實力的消長,必然受跨國公司的活動以及相應的反應狀態的影響。
跨國公司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打破國家的疆界,成為與國家不同意義上的國際經濟關係主體,還在於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以控製所有權為特征的國際直接投資,形成了一種以價值鏈為紐帶的國際生產體係,使商品和勞務的生產具有了深度一體化意義。跨國公司以內部化、生產過程跨國化和國際合作企業化的方式,實現了與國家組織形式一體化不同的公司一體化,跨國公司一體化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在企業組織形式上的表現。
跨國公司是一個多維行為主體,它與國內企業的根本區別在於,它不僅要內部化經濟市場和政治市場的不完全,而且這種市場的不完全還是“跨國界”的。政府決策者的“經濟人”特征和政治市場的不完全(政府的規製或對壟斷的保護)是跨國公司政治行為的現實誘因。盡管跨國公司時有表現出以政治方式行事,但其政治行為的背後仍是利潤最大化的動機,政治行為是為經濟利益服務的。跨國公司通過政治行為降低相對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獲得利潤最大化。因而,政治行為是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跨國公司和國家是兩種不同的利益主體,由於追求目標的差異而導致兩者之間利益上的矛盾,乃至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也引發了政府和跨國公司之間的控製和反控製。經濟全球化中跨國公司和政府的地位發生了變化,由此產生了政府利益和跨國公司利益關係的調整,雙方間的利益衝突正在由於雙方的相互需要而趨於緩和。跨國公司是母國國際地位和權力影響的經濟基礎,其經濟實力與母國的政治權力相互補充。
跨國公司的雙重屬性隨著它在全球範圍的活動必然引發許多矛盾,其經濟政治行為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關係都產生了雙重影響。
首先,跨國公司加深了整個世界相互依賴的發展趨勢,加速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跨國公司在整個地區實行的複合一體化,就其宏觀效應而言,強化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基礎。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的劇增以及投資方式的改變,將會使國際社會對國際經濟關係的管理整體化和係統化。作為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微觀經濟主體,跨國公司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國際化和世界經濟的融合,這是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