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5 中國利用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政策建議(3 / 3)

其次,有利於提高服務業的水平,提升產業結構。我們的引資政策應隨著外商投資企業的業態變化而適時調整,適用於高新技術製造業的優惠政策,也應適用於服務類高技術、高技能企業。

再次,有利於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比較落後,越是著眼於全球戰略的大型跨國公司,對東道國的服務業水平要求越高。如分銷係統的效率、良好的金融服務、國際標準的會計和審計、完善的法律服務機構,都是跨國公司評價東道國投資環境優劣的標準之一。如果能吸引掌握先進技術的服務類跨國公司投資,對改善我國投資環境有利。

7.5.2.5 進一步落實中央政府自1999年以來製定的一係列鼓勵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

第一,鼓勵外商投資與中西部地區農林、水利、交通、能源、環保和市政公用等基礎產業或基礎設施的建設,礦產、旅遊等資源的開發,建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等。

第二,放寬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條件。對外商投資於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優勢產業項目,可適當放寬對外商的股比限製。

第三,吸引更多的外資向中西部地區的大城市投資。中西部地區雖然整體上經濟、科技發展落後,但一些大城市的科技潛力在全國名列前茅,如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教學科研人員的數量排名位於全國前列。一些機械電子行業和軍事工業,西部地區有明顯的優勢,在飛機製造、航空工業、光學工業、通訊設備製造業、電子元器件和設備製造業等,西部地區有一大批技術先進的企業。實施中西部地區發展戰略,並不易全麵鋪開,應首先集中於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市和地區,然後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第四,利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加強中西部地區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持續密集的外商投資使一些沿海地區的產業容量開始出現飽和的趨勢,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限製。中西部地區在勞動力資源及其成本、市場輻射範圍上具有比較優勢。然而,由於缺乏新技術、缺乏國際市場的信息和銷售渠道,中西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過去並未體現出來。隨著中西部地區對外開發的擴大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其勞動密集型產業會吸引國內外的投資者,一些在沿海地區失去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會向內地轉移,無論這些企業是內資還是外資,政府都應鼓勵其向內陸轉移。

7.5.2.6 明確開放條件下的產業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

一般競爭性行業吸引外資不應有禁區,但確有威脅到國家安全的收購行為必須得到監控和製止。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如美國在1988年修改了《國防生產法》,授權美國總統有權中止或禁止確有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外國對美國企業的收購、合並或接管;1993年的《國家防務授權法案》又補充了新的控製標準,即如果收購者受外國政府的控製,或者代表外國政府進行行動,美國政府也可以中止收購行為。當然,以國家安全為目標的政府行為,應該集中於商業利益不足以刺激國內投資,同時商業導向的跨國投資和技術交易被禁止、限製或有可能被禁止、限製的領域,比如那些為了保障國家不受侵犯而必須具備又不能從外部獲得的國防高科技技術。

7.5.2.7 製定合理的科技戰略

盡管跨國公司大量的向中國轉讓技術,但是對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如軍事、航空、核能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的技術是不會轉讓的。所以,關鍵核心技術不能依賴跨國公司,必須自主開發。但是在有限的財力下,有效的辦法是減少一般性的技術引進,將有限的財力集中在少數關鍵的技術開發上。

7.5.2.8 完善法律,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對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的健全,以及法律實施的效果,這是高新技術產業中跨國公司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一些外商在考慮是否將更多的研發活動放在中國進行的時候諸多因素裏列第一位的因素。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對技術領先的外商投資企業特別重要。否則,無論國內有什麼樣有利條件,跨國公司都不會將其創新性的研發活動放在我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