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1 吸引跨國直接投資的重新定位
中國應將引進FDI的功能定位在技術創新上,以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來華進行研發投資。從以往引進直接投資以彌補資金短缺為重點,轉向通過引進FDI以吸引R&;D投資,從而獲得更多的技術外溢效應。
第一,在一個國家大規模外商直接投資進入的情況下,一般而言,直接投資會成為東道國吸引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主要因素。因為,直接投資規模的擴張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子公司為了適應當地市場的生產需求,大都會設立研發機構支持子公司的生產。適應當地市場的差異性就成了吸引跨國直接投資研發投資的主要動機,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上,一個國家的市場規模大,會成為吸引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重要因素。市場規模的大小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有關。中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決定了市場有效需求,使得市場需求容量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在國外需求不足情況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競爭領域,繼續刺激外商來華進行直接投資,這無疑對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第二,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跨國公司研發性投資的溢出效應,利用跨國公司研發投資提升中國的研發水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策工具應該促進中國創新機構,尤其是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之間的技術合作,鼓勵開創中國企業通過與跨國公司的技術聯盟和其他技術合作,來提高自己的產品開發能力,特別是產品的係列設計的高端能力的發展。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大規模的進入,主要是對中國既有人力資源和其他研發資源的利用,跨國公司沒有責任、也不會刻意幫助中國企業提高整體研發能力。因此,中國企業和其他創新組織應該努力在與跨國公司合作和競爭中發展自身的組織能力,尤其是自身的研發能力和係列設計能力等組織能力。否則會陷入程序編製和產品測試的低附加值領域生產的邊緣化之中。另外,政府應采取多種方法,包括政府采購、培育和刺激眾多企業向高端能力的發展。
7.5.2.2 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需要調整和轉型
首先,在引資政策的方向上,應該從推動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向中國轉移技術轉向推動中國企業積極主動地學習吸收外資企業所帶來的先進技術,即政策作用點從外資企業轉向內資企業。因為一些曾經起到強製外資企業向中國轉移先進技術的措施,如當地成分的要求和外彙平衡的要求等,在加入WTO之後被取消,外商可以更多的從境外進口機器設備和零部件。從這個角度看,外資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溢出效應和產業關聯效應也相對減弱。在此情況下,必須把政策的著眼點從外商投資企業轉移到內資企業上來,推動鼓勵內資企業積極主動的學習吸收外資企業所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經驗,把這種外生技術能力轉變成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技術能力。
其次,在針對外資企業的政策措施上,把加強根植性、讓外商投資企業真正在中國市場上紮根、開花、結果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因為FDI對一國(地區)內生技術能力培育的促進作用主要取決於東道國企業的學習能力。換言之,內生能力的形成來源於自生,而非對外直接投資。就目前的現實看,模仿學習應是中國企業獲得技術供應的主要來源。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貨物中所隱含的先進技術就是中國企業模仿的主要對象。自主研發固然非常重要,但目前還不是中國技術供給的主要來源。所以,不能僅重視FDI的規模,更要重視外商投資企業的技術質量,重視FDI作為促進先進技術向境內流動的載體的作用。隻有在具有較強的根植性後,跨國公司才會逐步將先進技術轉移到中國,並使之具有自主進行技術升級的能力。也惟有此,通過直接投資傳入中國的一些有形機器裝備中所承載的先進技術才能被當地企業吸收,才能轉化為內生的(自主的)技術能力。因此,強化外資企業的根植性對於推動跨國公司向中國的技術轉移以及不斷提高技術轉移的水平至關重要。
7.5.2.3 積極發展配套產業,使跨國公司技術引進的鏈條延伸
吸引跨國公司擴大在華采購,引導國內中小企業進入全球生產體係。今後引導外商投資的方向之一,是通過與外商投資企業更多樣化的聯係方式,將我國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引入全球性的生產和服務網絡體係。在這些網絡體係中,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成為全球生產與服務體係的當地中轉機構,通過購買、供貨等關係,溝通中小企業與國際市場的聯係,使這些中小企業成長為世界級的零部件製造商或服務提供商。
7.5.2.4 積極慎重地加快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當前世界經濟越來越具有服務特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加入WTO之後,服務業的開放加快,首先,有助於提高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國際分工比較發達的製造業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停留的時間不到其全部循環過程的5%,而處於流通領域的時間占全部循環過程的95%以上。所以,即使是一個技術和工藝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企業,如果在流通中缺乏效率,其競爭力也要大打折扣。我國製造業在國際競爭中最薄弱的環節是國際市場上的營銷能力。吸引能在全球範圍內提供高水平的金融、營銷服務的大型服務類的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可增強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