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們隻是從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影響兩個方麵分析了外商投資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資的作用當然不僅是這兩個方麵。外資還帶來了大量的資本,彌補國內資金的短缺,而且還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外貿迅速發展和吸收就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經濟發展和外資之間已經建立了一種密切的關係。外資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大量湧入,在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促進作用的同時,的確也帶來了壓力和挑戰,尤其是國家經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國家經濟安全是指一國最為根本的經濟利益不受傷害,包括:一國經濟在整體上主權獨立、基礎穩固、運行健康、增長穩定、發展持續;在國際經濟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衛力和競爭力,不至於因為局部問題的演化、影響而使整個國民經濟受到過大的打擊和遭受過多的損失;能夠避免或化解可能發生的局部性和全局性的危機。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個國家可以利用的外部資源都大大地增加了,但是全球技術與產業競爭並不是完全市場化的競爭,特別是一些與國家經濟和軍事安全有關的行業領域,從來都不是完全競爭的技術領域。國防工業中的核心技術,國外大公司獨家壟斷的核心技術,我們不可能通過引進技術或從外部獲得,至少不能立足於外部獲得。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形成自主技術開發能力,這是關係到中國經濟、軍事安全和長期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在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過程中,必須樹立國家經濟安全的觀念,為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事關國家安全和重大技術能力的領域,決不能依賴外部資源。
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重大領域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確保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製衡技術封鎖、獲取尖端技術進口許可證的重要條件。因此,對於這些領域中的核心技術,國家必須給予支持和扶持,使其成為國家技術與產業戰略的重點領域。在對外開放、更好地利用全球技術資源的同時,政府要與科技界和產業界共同努力,從國際經濟、政治大背景出發,製定出方向明確,確保重點的國家技術與產業發展戰略。
2.吸引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必須注意其壟斷傾向。
跨國公司的兩重屬性決定了其對東道國帶來的影響是雙重的。大多數跨國公司都來自發達國家,作為母國在國際經濟政治舞台上競爭力和實力的體現,跨國公司與母國在利益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盡管有時也有矛盾),如果其有較強的母國政治立場和利益導向,會對東道國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威脅,現實中拉美國家出現的問題已經在警示發展中國家。所以在擴大引資過程中,人們對跨國公司壟斷和國家安全這方麵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的。
跨國公司憑借雄厚的技術與資金實力,有可能在市場上獲得壟斷地位。經濟學理論和國際經驗都表明,在壟斷性市場中,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速度較慢,也缺乏不斷引進新技術的壓力,而且憑壟斷高價獲得壟斷利潤。這種現象,在跨國公司剛進入中國市場,在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時就出現過。盡管因壟斷地位而沒有動力進行技術創造和引進先進技術的行為,國內企業和跨國公司都同樣存在,但是與國內企業相比,跨國公司在經濟規模、核心技術的掌握,強大的研發能力上具有明顯優勢,而且跨國公司又有全球融資、生產和分銷能力。依靠這些優勢,跨國公司比國內企業更有形成壟斷的能力,其壟斷的傾向更值得關注。在市場競爭性不足和政府監管框架薄弱時,跨國公司不會不去嚐試利用其影響市場的力量,獲得壟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