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國經濟恢複增長是次貸(債)消費者債務重組的前提。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的全麵爆發發端於美國經濟衰退,住宅市場價格不漲反跌,次貸(債)消費者的收入不增反減,從而引發次貸(債)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危機。要解決次貸(債)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危機,追本溯源隻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的經濟衰退問題,確保美國的住宅市場價格不再下跌,確保美國的次貸(債)消費者不僅能保住工作機會,而且能夠確保收入水平不再下降。債務重組作為一種權宜之計,改變的隻是一時的債務負擔,改變的不是總的債務負擔,債務的償還最終還是要依靠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因此,美國經濟恢複增長首先是美國次貸(債)消費者債務重組的需要。
第二,美國經濟恢複增長是提升消費者支付能力、減少次貸(債)的經濟基礎。此次美國次級貸款危機殃及美國的優質貸款市場,固然與次級貸款大行其道誘使金融機構放鬆優質貸款的信貸標準有關,更與美國經濟衰退有關。美國的經濟衰退,不僅使相當數量的優質貸款消費者失去了工作,即使沒有失去工作的優質貸款消費者,其收入水平也下降了一大截,從而極大地影響了他們預期的貸款償還能力,成為銀行不良貸款的重要來源。考慮到美國次級貸款市場規模僅占整個金融機構貸款市場規模的14%,美國經濟恢複增長,對次貸(債)消費者重要,對優質貸款消費者可能更加重要。
第三,美國經濟恢複增長是減少美國財政赤字、更好履行行政職能的必需。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雖然直接歸咎於美國的次級貸款和美國的經濟衰退,但最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美國政府在財政赤字的擠壓下,履行行政職能不是量力而行,而是通過行政幹預向市場轉嫁成本,使美國經濟總體失衡,房地產業過度膨脹,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刺激無效,先誘發次貸(債)危機,後殃及整個金融市場。因此,避免次貸(債)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再次爆發,首先要解決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問題。隻有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問題解決了,政府在履行行政和社會職能時才有可能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避免以扭曲整個宏觀經濟為代價實現政府的局部利益。解決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問題,不是要大力壓縮剛性特征極為明顯的財政支出,而是要通過經濟增長在不增加市場負擔的基礎上做大財政蛋糕。因此,美國經濟的恢複增長,對於美國政府同樣重要。
第四,美國經濟恢複增長是企業進入良性循環、擴大投資與生產的契機。在乘數與加速數作用下,市場經濟有內在的擴張與收縮機製。當經濟衰退時,乘數與加速數助推經濟進一步衰退;當經濟擴張時,乘數與加速數助推經濟進一步擴張。馬克思早就指出,擴大再生產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常態,也是企業經營的常態。沒有經濟增長的外在環境,企業不可能進入良性循環,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與投資也就無從談起。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細胞,單純從企業角度,美國經濟恢複增長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美國經濟恢複增長也是美國經濟秩序恢複正常、避免泡沫產生的關鍵。任何經濟都有常態和非常態之別。經濟高漲是非常態,經濟衰退也是非常態。經濟高漲階段,投機盛行,泡沫嚴重;經濟衰退階段,投資停滯,收入減少,人們生活困苦。盡管非常態占據經濟活動的絕大部分時間,但隻有常態情況下經濟活動才能發揮最佳的功能。美國經濟恢複增長,正是恢複美國正常經濟秩序的關鍵。經濟增長了,個人的收支才能正常,企業的產銷才能正常,政府的財政和宏觀調控才能正常。經濟衰退,沒有泡沫;經濟增長,不見得會有泡沫,即使有,也不至於嚴重到會使實體經濟失衡的地步。美國經濟恢複增長,是美國經濟一切活動走向正常的起點。
三、避免赤字財政是美國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的必由之路
赤字財政是美國政府宏觀幹預經濟失敗誘發次貸(債)和金融危機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存在赤字財政,美國政府將美國實體經濟刺激膨脹到極點;因為存在赤字財政,美國政府肆意轉嫁財政成本,極大地扭曲了美國的實體經濟。赤字財政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傷害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與凱恩斯的補償性赤字財政理論與政策有關。凱恩斯補償性赤字財政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由於經濟危機的打擊,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市場凋敝,產品相對過剩,資本流通受阻,投資利潤率下降,社會投資欲望大大減弱,導致社會儲蓄大於投資需求,按照社會供求平衡的公式S(儲蓄)+T(稅收)I(投資)+G(政府支出),凱恩斯提出了在儲蓄大於投資的情況下,應當使政府支出大於稅收,即政府通過大量發行公債,吸收社會資金,並把它轉化為政府支出,從而刺激需求,這不僅可以暫時緩解社會供需矛盾,使整個社會經濟再度運轉起來,還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