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美國次貸(債)危機的現有對策與評價(2 / 3)

在布什和奧巴馬前後兩任政府的努力下,美國金融惡化和經濟衰退的勢頭開始得到抑製。以房利美的業績為例,受美國經濟下滑和房價下跌影響,2007年第3季度房利美虧損14億美元,2008年第2季度繼續虧損23億美元,次貸危機爆發被政府接管後的第3季度虧損大幅增加至290億美元,第4季度仍虧損252億美元,2009年第1季度開始減少至232億美元,第2季度繼續減少至148億美元,第3季度虧損雖然反彈至189億美元,但也比2008年同期降低35%,2010年第1季度,房利美虧損規模進一步縮減至131億美元。至於房地美,業績改善同樣明顯。2008年第2季度房地美虧損8.21億美元,被政府接管後的第4季度虧損則擴大到239億美元,2009年第1季度虧損迅速下降到99億美元,第4季度繼續下降到78億美元,至2010年第1季度已經穩定在80億美元。美國國際集團AIG自2007年第4季度虧損以來,終於在2009年第2季度實現盈利18.2億美元,並一直保持到2010年第1季度的14.5億美元,這與2008年的3季度虧損245億美元簡直有天壤之別。對於經濟形勢的判斷,早在2009年11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就認為美國經濟活動已經持續上升,美聯儲則認為美國家庭開支已經由逐漸穩定變成正在擴張,並宣布把購買機構債券計劃的額度由2 000億美元減少到1 750億美元,原因是市場供給量有限,而非政府有意為之。總之,我們也許不能說,美國的次貸(債)危機和金融危機問題已經解決,但我們可以說,美國經濟和金融惡化的勢頭已經大體止住了。

然而,從根本上說,美國次貸(債)危機的爆發源於美國政府不顧自己的財力限製,對住宅市場過度幹預,並讓其他市場主體為自己的行為買單,由此導致美國經濟的整體失衡,並觸發次貸(債)危機和全麵的金融危機。因此,解決美國次貸(債)危機,關鍵是要解決美國政府的曆史舊賬,將過去的赤字填平,並不再產生新的赤字。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過去的布什政府,還是現在的奧巴馬政府,他們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充其量是緩解目前的艱難處境,但離擺脫次貸(債)危機、全麵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還很遙遠。

第一,美國政府的救市政策依然遵循舊有的思維,即刺激經濟、刺激投資和消費,而不管本國有沒有足夠的經濟增長潛力。2008年9月24日,布什發表全國講話,提出政府的經濟援助計劃,並解釋了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但布什既沒有解釋美聯儲過去的通貨膨脹政策(inflationary monetary policy),也沒有涉及經濟盛衰周期(boom-bust business cycle)的知識。事實上,布什也好,奧巴馬也罷,他們救市政策的實際內容還是老一套,即刺激消費、刺激投資,把蛋糕做大,從而緩解經濟困境。問題在於,當經濟已經處於低穀的時候,這套救市政策確實是會有效的;當經濟已經過度膨脹並處於正常收縮過程中的時候,這套救市政策效果則會非常有限。美國經濟在網絡泡沫破滅以後,一直沒能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得不求助於房地產業而孤注一擲,現在的次貸(債)危機不過是美國經濟得到矯正、走向正常的契機。在這種情況下,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單純加大財政刺激和貨幣創造,訴諸更多的外債,結果隻能是惡化事態。

第二,美國政府至今並不認為應該為次貸(債)危機的出現承擔財政責任。以房利美與房地美為例。2008年11月,兩房聲明會出台計劃幫助止贖房房客,援助的內容包括減免主要欠款、降低利率以及延長還款期限。如果屋主至少有90天的還貸違約、債務收入比很高、按揭業務歸兩房所有而且房子價值90%歸屋主所有,則這些人就符合被兩房援助的條件。這實際上是在間接資助失敗者和大手大腳花錢的人。計劃實施後,兩房將會把每月的還款額降低到貸款者家庭收入的38%,但當按揭結束以及房子被賣出時,房主必須將大部分的欠款一次付清。因此,該計劃既防止了止贖率的增加,又防止了屋主賣房,間接促進了房價上漲,對於如何還清消費者的曆史舊賬,兩房並不關心。

第三,美國金融機構仍在為美國政府培育的次貸(債)危機買單。沒有美國政府的鼓勵,沒有美聯儲寬鬆的貨幣政策,沒有兩房的直接推動,美國金融機構不會輕輕鬆鬆放寬它們嚴格的信貸標準。例如,2004年,布什要求聯邦住房管理局免除15萬美元新近買房者的首付款,他聲明:“為了建造一個所有權社會,我們會盡全力幫助更多民眾買房,能夠承擔按揭的家庭就不要將錢存起來。”眾所周知,首付的作用是將拖欠貸款的現象降到最低,但布什將其廢除,自然所有反傳統的貸款標準都會得到布什的默許。另一方麵,被政府接管的兩房現在仍要求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和花旗集團等貸款商在2010年回購總額210億美元的住房貸款,而2009年,四大銀行因此已經承擔的損失大約是50億美元。目前,兩房正尋求讓銀行回購更多的有毒貸款,原因是自2007年以來,它們已經蒙受了2 020億美元的損失,與此同時,銀行可能不得不與兩房合作,因為兩房目前所購買的新增抵押貸款在總額中所占比例至少為70%。

第四,巨額的年度財政赤字和累積財政赤字使得美國政府不可能考慮償付曆史欠賬。次貸(債)危機爆發前,美國財政部門是支多收少,次貸(債)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更是急劇擴大。2008年,美國的財政赤字是4 450億美元,2009年則達到創紀錄的1.4萬億美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9%。白宮預測,未來10年,美國財政赤字總額可能高達9萬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自顧不暇,捉襟見肘,根本不可能去考慮償付往屆政府的曆史欠賬。特別是隻要經濟得到提升,美國民眾的收入得到提高,償付能力增強,足以應付眼前難關,則曆史舊賬完全可以先掛著。所以,如何振興美國經濟,才是美國政府考慮問題的重點。債多不愁,虱多不癢,美國政府如此,美國民眾也是如此。

三、美國次貸(債)危機現有對策的理論依據

在次貸(債)危機爆發以及美國政府推出救市計劃的過程中,美國社會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聲音。這些聲音所反映的觀點或大同小異,或尖銳對立,有的涉及次貸(債)危機爆發的原因,有的涉及政府救市計劃的對錯。對這些觀點進行必要的梳理,有利於更好地對美國政府救市計劃的成效作出判斷,並對今後的跟進措施進行科學的預測。

首先是市場機製的效率問題。2008年下半年,當次貸(債)危機爆發時,人們紛紛炮轟自由市場經濟,聲稱自由市場經濟已經失敗。在人們對市場機製的一片失望聲中,布什政府的救市計劃出台,政府開始對經濟實施大規模的幹預。2008年12月,奧巴馬政府準備采取措施將按揭利率降至4.5%,以使更多人能夠負擔住宅費用,伯南克更是幾乎將利率降至0,都是在這一曆史背景下產生的。這裏,需要人們對市場機製的效率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關於市場機製優越於計劃機製,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裏無需贅述。這裏隻針對人們所列舉的關於市場機製失效的幾個案例進行剖析,一是金融機構肆意放鬆信貸標準,二是評級機構存在道德風險,三是市場主體過於貪婪。

關於金融機構肆意放鬆信貸標準的指控,至少有三個理由讓其站不住腳。(1)僅僅是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就足以使信貸標準降低。銀行會將新發行的貨幣貸給以前從不考慮的價值不大的客戶,因為在價格上漲和經濟繁榮時期,要區分健全項目和泡沫項目,即在經濟平穩運行時期也能夠正常運作的項目和隻有人為廉價信用出現的時候才能夠存活的項目,是很難的。(2)金融機構的信貸標準不能不受政府機構的影響。1999年,房利美降低了它從銀行購買的抵押貸款的信用要求,動機是鼓勵銀行為那些信用度低的人們提供住房貸款。不僅布什政府,克林頓政府也曾一度對房利美施壓,讓其為信用度差、償債能力低的人提供貸款。(3)在當時的製度安排下,金融機構的放貸標準完全是可以信得過的。以至於在次貸(債)危機爆發前,針對人們的擔心,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曾表示,“我們的監管者指出,當前的貸款標準非常健全,完全不同於引發20年前金融問題的那種標準,而且更重要的是房地產評估規範已經有所提高。”由於次貸(債)的產生不能不影響到優質貸款的發放標準,低信用標準於是遍布所有貸款領域。證據表明,房屋止贖活動在次級貸款市場和一級貸款市場中同時發生,所以一級市場並不是受到了次級市場的影響。事實上,從2006~2007年,止贖活動在一級市場的增加率要比次級市場高,由於從總體數量上看,次級市場中的止贖率要比一級市場多,所以次級貸款的利率要比一級市場高。不過這並不能得出,金融機構應該為較低的信貸標準承擔責任。相應地,將次貸(債)危機的爆發歸咎於金融機構肆意放鬆信貸標準,基本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