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前往孔家大院參觀拜訪的遊客不僅對大院巧妙的空間布局嘖嘖稱奇,更被大院過往歲月留下的曆史身影和文化印記所深深吸引。以詩書傳家、教書收徒為業的閬中孔家家大業大、人丁興旺,百年前當地有“劉、孔半城”的說法。清末孔氏子嗣畫家孔去霏曾按杜甫詩歌繪製“閬苑十景圖”,現已成為成都杜甫草堂的鎮館之寶。
從山東到蜀中,孔家後人將儒家文化一路傳播,也將一座雅致的川北大院留在了閬中,供人們體驗與懷念。
上圖:李家大院院內景致
滿院桂香品李家
由孔家大院走出,沿雙柵子街北行不過數分鍾,就能看到閬中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中天樓。由於地處古城4條主街交彙節點,且氣勢挺拔雄偉,中天樓成為遊客遊覽閬中的首選景點。登臨古樓不僅能體會唐人筆下“泠然躡級禦長風,境判仙凡到半空”的登高之感,更能鳥瞰整個古城風貌,其中尤為吸引人眼球的當屬東首武廟街邊的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之所以吸引人,並不在於其占地麵積遼闊抑或裝飾堂皇,而是它集中體現了江南民居與山陝大院的風格。李家大院在布局上以圍合院落組建,縱深方向由多重院落層層疊加而成,顯得錯落有致又繁而不亂。說它體現江南風情,因為據當地《李氏族譜》記載,“元末吾祖世居麻城孝感青山,陳逆之亂,鄉人明玉珍據成都,招撫鄉裏,吾祖兄弟七人遷蜀”,李氏先祖經長江三峽由湖北入川,必然在建築布局與細節考慮上充分參考湖北乃至江西風貌,如其曲折幽深、清新脫俗的布局就深含江南園林的婉約;說其兼顧山陝大院風格,是因為閬中地處川北,與陝西交流頻繁,其堂屋的高敞通透就大有北方的粗獷之情。
今天,在保護古建的同時,整修一新的李家大院也作為旅館開放。遊客與房客錯步而行,相互成景。信步跨進暗紅大門,能看到第一進天井,前是鋪麵,經營手工業製品、閬中地方土特產等。一個大石缸放置在天井中,“有書不讀子孫愚”的刻字清晰可辨,“禮樂百年承燕翼,詩書萬載荷龍光”的楹聯古舊依然。據說李家以行醫為主業,看來對文化的傳承與子孫的教育也頗有心得,幾株草藤綠樹也沿著牆角奮力生長,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
首重天井過後是中堂,中堂是一個穿堂,中間供奉著神主牌位,堂之左右是房間。中堂過後又是一重天井,這一重天井比起第一重天井就更具有私密性。身在這一片藍天綠樹和古屋之間,感覺和外麵熙熙攘攘的世界完全隔絕。中後堂還是一道穿堂,供奉著家主的牌位和照片,是李家敬神供祖祭祀的聚會場所,堂中立有神龕,莊嚴肅穆,堂前匾額“冰清泮水”詞義雋永,意味深長。堂屋前上方精湛的木雕長達4米,雕紋圖案細膩生動。院內幾株大桂花樹,在8月的晴空中競相開放,香溢四鄰。
推開大院的客房,原木裝飾散發著古舊的清香,粉牆紅燈、雪白床飾相映成趣,宛若天成。有意蘊的是,窗外小天井處茶座緊湊,人影稀疏,夜談樹下,滿是家的親切與安逸。
【責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