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是一種候鳥,年年南來北往,正是人們心目中傳遞書信的理想使者。以至直到今天,我們還把為大家送信的郵遞員比作鴻雁。鴻雁的形象還融入了我國郵政的標誌之中。

柳毅傳書

柳毅傳書是一則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最早見於唐朝李朝威所著的《柳毅傳》。在元代,尚仲賢又把它改編成雜劇,流傳甚廣。直到今天,越劇《柳毅傳書》依然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保留劇目。

唐朝儀鳳年間,落第的書生柳毅在回南方途經涇河北岸時,見一位少女在河邊牧羊,愁容滿麵,痛泣南望。柳毅問其情由,方知她是洞庭龍君之女三娘,受丈夫——涇河龍王之子辱虐,被趕至荒郊牧羊,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柳毅聞言義憤填膺,不顧路途遙遠,決意轉道嶽陽為龍女傳遞家書。

柳毅來到碧波萬頃的洞庭湖邊,在巡海夜叉的引領下進入了無珍不有的洞庭龍宮。龍王小弟錢塘君得知龍女的遭遇後,化作赤龍直奔涇河,殺了太子並接回龍女。龍女得救後,願以身相許柳毅。可是,正直善良的柳毅卻循“君子喻義不喻利”之古訓,再三婉言謝絕。後來,龍女化身漁家女來到人間,終於遂願與柳毅結成了美滿夫妻。

至今,在嶽陽市的君山公園和太湖洞庭山的席家花園附近還各有一口“柳毅井”,傳說便是當年柳毅通往龍宮的入口。柳毅傳書的故事究竟是發生在洞庭湖還是太湖,後人各執一詞,難辨真假。不過,據史料記載柳毅確有其人,他字道遠,吳邑(今蘇州)人。但在神話故事裏,柳毅已介於仙凡之間,人們借他潛入龍宮傳書,從而讓海底傳遞信息這件古時不可思議的事情成為想象中的現實。

神話傳說中的青鳥、鯉魚、鴻雁,它們不但知人性、通人情,還不畏山高水長,穿越時空,為人們完成千裏傳書這樣複雜而艱巨的任務。賦予這些動物如此超凡的本領,既是人類想象力的自由馳騁,也是對未來通信無限美好的憧憬。試看今日,飛機、火車等現代交通工具以及電話、網絡等遠距離通信工具的出現,其傳書的本領早已勝過昔日之青鳥、魚雁;海底電纜、海底光纜常年潛身海底,與“龍王”為伴,擔負著越洋傳遞信息的任務,這豈又是當年柳毅之所能及!

鏈接

信鴿英雄

如果說魚雁傳書隻是典故與傳說,那麼信鴿送信則早已被實踐所證明。信鴿識途的天賦早就被人發現。據說楚漢相爭之時,信鴿曾被用來傳送兵符和信件;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也用信鴿傳送過書信。在國外,早在埃及第五王朝時期,信鴿就被當成快速而且可靠的聯絡工具。

在人類的戰爭史上,信鴿更被譽為英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信鴿曾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由於戰爭年代森林裏不易架設通信線路,前後方的聯絡主要靠的便是小巧玲瓏的信鴿。當時,對信鴿功能深有了解的德國人,為了切斷對方的聯絡渠道,便視信鴿為敵,把它們統統抓了起來。

信鴿對主人忠貞不渝,在它們中間沒有逃兵,也沒有投敵者。人們為了永遠懷念這些忠於職守、不辱使命的戰地信使,在法國和比利時等國,都有為戰時犧牲的信鴿樹立的紀念碑。

【責任編輯】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