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台縣農村公共道路發展的戰略目標
根據農村公共道路建設管理,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為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務的原則,經過充分的實地調查和科學研究分析,高台交通局製定了農村公共道路發展規劃。
(一)高台縣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分析
近十年內,高台縣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經濟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發展區域特色農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富民富縣目標,推進市場化、產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麵、持續、高速、健康發展。
目前,高台縣的縣委、縣政府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針,將全麵實施經濟質量的提高和總量的擴張,形成具有高台特色的經濟發展框架。為實施這一目標,縣政府出台了優惠政策,積極引進外資投入。
河西區經營麵積3.2萬畝,2002年已種植榨汁葡萄1萬畝;亞盛集團高台農場高新節水技術示範區占地麵積2萬畝,主要是高新節水試驗,爭取在3~5年內使場區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甘肅東方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集試驗、示範、育苗、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場,推廣和種植的花卉達139個種類,蔬菜23個種類,並輻射各鄉鎮。
建立無公害蔬菜、加工蔬菜、加工番茄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地栽黑木耳,把高台建成甘肅省的蔬菜、番茄生產大縣。發展草蓄產業以福興肉牛廠、光發養鹿廠等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的養殖業。圍繞鹽硝、螢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依托鹽化公司、氟化公司及亞盛集團公司重點搞鹽藻胡蘿卜素、元明粉及鹽硝化工深加工項目建設和新產品開發。抓好釀酒葡萄、三倍體白毛楊、棉花、中藥材、小雜糧等適銷對路農產品的生產。
(二)農村公共道路布局原則
鄉村公路建設規劃要與小城鎮建設相適應。小城鎮作為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是實現農產品價值的關鍵之所在。農村公路連接著產品和市場,直接服務於廣大農民群眾,對於開發農村經濟,溝通城鄉交流,加快農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步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施鄉村公路“通暢工程”和“通達工程”,就必須結合本地實際,圍繞小城鎮建設,科學規劃線路走向,要打破村組地域界限,盡可能少占用耕地,將各行政村,重點是農產品生產基地、學校及人口密集的村莊串聯起來,便於人們出行、學生上學及農產品運輸。形成以小城鎮為中心,與主幹線相匹配,上下銜接,幹支結合、四通八達、完善優化的公路交通網絡,才能有效發揮小城鎮對周邊農村經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鄉村公路建設標準要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鄉村公路有其自身的特點,服務對象有一定局限性,主要體現在社會公益性大於經濟效益,投資的綜合利潤率低,使用時間相對較長。因此,鄉村公路建設,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實用性放在首位,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人口分布、交通量增長趨勢、經濟發展前景和資金籌措等因素,按照“先急後緩,先通後暢”的原則,優先發展經濟路、出口路。要因地製宜,科學合理地確定鄉村公路的技術標準,絕不能搞形式主義,搞一刀切。既要避免隻顧眼前,建設標準過低,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以致短期內就需重建;又要避免標準過高,出現使用率低,效能低,造成不必要的資金、資源浪費。因此,鄉村公路建設一定要堅持循序漸進,分類實施。經濟相對發達或發展前景好的地區,可適當提高技術標準,采取以水泥(瀝青)路為主,輔之以砂石路,反之,對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砂石路為主,水泥(瀝青)路為輔,優先解決晴通雨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