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下篇(16)(3 / 3)

(1)建立《讀者》讀書俱樂部。《讀者》雜誌可與國內一家頗有實力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聯手,由這家民營企業出資建立一個中國最大的讀書俱樂部作為讀者出版集團的子公司。使個公司是由《讀者》出版集體和這家企業共同組成的一家股份製公司。公司所需的資金全部由企業出,而《讀者》出版集團是以《讀者》品牌作為投資。公司按照國際慣例向《讀者》的商標擁有人每年支付商標使用費。

(2)運用《讀者》品牌效應進一步來整合甘肅的出版產業,組建分工專業、管理科學、運營規範的子公司,促《讀者》品牌的整體效益達到一個新高度。目前,雖然組建了讀者出版集團,但還應在整合圖書與期刊的優勢資源,共享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集團化和產業化運作的水平,加強與國外出版商的合作,組建規模的子公司,對出版業市場做出專業的劃分,實行規範的管理,進行科學的運營,努力把讀者出版集團打造成一個有實力、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大型文化產業企業集團,帶動甘肅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和全麵繁榮。

(3)積極推進《讀者》產業股份化。文化產業股份化是一個國際趨勢。隻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拘一格,大膽地以市場導向為原則,以資本運營為紐帶,運用《讀者》的理念、靈魂、行為方式來謀求《讀者》品牌的全麵深層次開發,引進強大可靠的民營資本或者外資將《讀者》推上現代科學管理的文化產業股份化軌道,積極推動《讀者》股份在不遠的將來上市,才能實現《讀者》更高層次的發展,展開與國外期刊業的較量,實現《讀者》真正的長盛不衰,再創更加輝煌的“《讀者》新時代”——《讀者》產業時代。

我們堅信《讀者》雜誌改革一定會成功。我們也相信《讀者》這麵文化產業的旗幟一定將沿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引領文化產業的潮流,積極推動甘肅文化產業的改革,鑄造甘肅文化的再次輝煌。

八、甘肅民俗文化麵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隴原大地,物華天寶,從河西走廊到甘南草原,從隴東高原到隴南山地,在黃河、洮河、大夏河、白龍江、涇河、渭河等母親河的孕育下,悠久的曆史,眾多的民族,複雜的地形,廣袤的土地,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隴東大秧歌,蘭州太平鼓,洮州、河州花兒,甘南藏戲,少數民族服飾,蘭州牛肉麵,少數民族的婚禮,大秦腔,社火,剪紙,太平鼓,蘭州鼓子,皮影戲,磚雕,保安腰刀等等形式多樣、千姿百態的民俗風情成為甘肅省的奇特景觀,是極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異彩紛呈的甘肅民俗風情

1.節日習俗。甘肅省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因此,節日文化在表現出複雜而多樣的特點。春節是我國漢族最隆重的節日,目前,我省的部分少數民族對這個節日也相當重視,還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開齋節、古爾邦節、香浪節、采花節等等都是我省比較有地域特點的民俗節日,廣大人民群眾相對比較重視這些節日,目前仍然相當隆重。

春節是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民俗節日,它形成了極富情趣的風俗習慣,在農村尤其濃鬱。從臘月下旬開始,人們東奔西跑,置辦年貨,做年食,家家戶戶要大搞一次衛生,臘月二十三煮豬頭、買糖瓜、灶馬祭灶,也稱之為過小年。以前還要請“寫家”書寫對聯,現在由於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絕大部分人則是買對聯,臘月三十日以前必須貼到門上,姑娘媳婦們則在準備年食之餘,抽空剪窗花,現在,傳統的紙窗已變成玻璃窗,但是在玻璃窗戶上貼上幾張漂亮的剪紙窗花以烘托新年的氣氛,大年三十天黑以後,家家戶戶放鞭炮、煙花,闔家歡聚一堂,晚輩向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向孩子們散年錢,然後全家一起吃年夜飯,有的地方吃餃子,有的地方則吃麵條,當晚按常理來說應該吃一頓最豐盛的晚餐,整個晚上沉靜在祥和的氣氛之中。這一個晚上必須熬夜,也叫“守年夜”,大多要聚談到12點以後,現在則以看春節聯歡晚會度過愉快的一夜,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平安夜”。第二天一點鍾以後,家家都要爭先放鞭炮,如果誰家的鞭炮第一個響,據說誰家在今年將事事領先,大吉大利,萬事皆順。大年初一不走親戚,不幹農活,而是祭祖祭神,從初二開始便走親戚,有些地方傳統是初二必須拜丈人或舅舅,初三則是去上墳。初四以後便大規模走親訪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在春節期間,我省大多數地方有鬧社火的傳統,唱秦腔,耍獅子,踩高蹺,扭秧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