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革命遺址保護和景區建設情況。今天,我省的大部分革命聖跡仍基本保存完好,如迭部縣達拉鄉的俄界村的俄界會議舊址、臘子口戰役紀念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哈達鋪長征紀念館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榜羅鎮會議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會寧的會師樓、會師紀念塔、會師紀念堂組成會師公園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山城堡戰役遺址、臨澤烈士陵園、高台烈士陵園、華林山烈士陵園、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等等也成為國家級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紅色遺跡已成為進行革命教育,追思先烈、緬懷英靈的勝地和開展“紅色旅遊”的理想之地。近年來,隨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不斷深入,甘肅加大了紅色旅遊的開發建設和宣傳推廣力度,已初步形成以會寧為主體的紅軍長征勝利會師旅遊線,以慶陽為核心的革命老區旅遊線和以高台戰役遺址為主的紅軍西路軍曆史紀念旅遊線等三條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線路,紅色旅遊已成為甘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全國建設“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及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中,我省有多個紅軍長征紀念地和革命遺址列入其中。我省紅色旅遊區被列入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的“陝甘寧紅色旅遊區”;成都一鬆潘一若爾蓋一迭部一宕昌一岷縣一臨夏一蘭州線和蘭州一定西一會寧一靜寧一六盤山一銀川線被列入“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甘肅紅軍長征紅色旅遊係列景區(會寧縣紅軍長征會師地、迭部縣臘子口戰役遺址、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岷縣“岷州會議”遺址、通渭縣榜羅鎮革命遺址)、八路軍蘭州辦事處、華池縣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高台縣烈士陵園等四類、8個景區,被列入“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今年,甘肅省旅遊局將紅色旅遊列為工作的重點,將借助俄界會議、臘子口戰役、榜羅會議、南梁政府建立及長征勝利等各項大型曆史事件時值70周年之際,策劃舉辦“走進革命聖地、重溫長征精神、緬懷先烈業績”的係列紅色旅遊活動,作為我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舉措和重要內容。近幾年甘肅省上優先考慮了這些景點的配套交通設施,目前,從蘭州去會寧的159公裏公路由高速公路和二級公路組成。今年開工建設的羅定高速公路建成後,從西安或從蘭州去會寧及六盤山可一路高速化。“十一五”期間建設的臨洮至甘川交界的高速公路途經岷州會議舊址和宕昌哈達鋪紅軍紀念館。
全省紅色旅遊景點通過近幾年的建設和發展,道路基本通達,有關景區供遊客參觀的紀念設施和遊客服務中心等已建設的初具規模,例如迭部縣近年來始終依托紅軍長征留下的茨日那毛主席故居、臘子口戰役遺址等紅色旅遊資源,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精心打造紅色旅遊品牌,使全縣旅遊開發呈現出了勃勃生機。去年該縣接待遊客達4萬多人次,旅遊收入近400萬元。目前,投資70餘萬元、建築麵積600平方米的12座藏式木屋已投入使用;投資480萬元、建築麵積4620平方米的臘子口戰役紀念館暨臘子口賓館已完成主體工程,進人收尾階段。定西市也開發出安定區內官紅軍烈士陵園、臨洮縣嶽麓山烈士陵園、岷縣二郎山紅軍長征遺址旅遊點。全省各市州根據當前紅色旅遊發展的需要,將革命聖地、重要革命紀念地和革命紀念設施的保護、建設以及接待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列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在資金投入、人員配置等方麵都給予重點傾斜保障。有人說:“這絕對是紅色老區精神在市場經濟下的新動作。”
(二)甘肅紅色旅遊的價值取向
有學者對紅色旅遊的定位是:紅色旅遊是一項政治工程——瞻仰一次聖地,淨化一次靈魂;是一項文化工程—挖掘一種內涵,鑄就一種精神;是一項經濟工程一開發一方紅土,致富一方人民。
1.修身養德、了解曆史、旅遊休閑在紅色旅遊中遊人所參觀、遊覽、體驗、感知的內容,一是有形的,即具體可感的實在之物,如革命舊居、舊址、領袖們曾用過的東西等文物;二是無形的,即精神方麵的東西,如革命曆史文化知識和老區優良傳統、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奮鬥精神,進而引申為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革命前輩用自己的鮮血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人民的解放,紅色旅遊就是將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曆史,烈士們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鬥爭精神,展現在人們麵前,使廣大人民群眾不忘曆史,珍惜今天。在甘肅,翻過雪山、走出草地的紅軍第一方麵軍在迭部縣的俄界村召開了具有曆史意義的緊急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題為《關於與紅四方麵軍領導者的爭論及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這次會議對鞏固黨和紅軍,對於長征的勝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會後,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突破天險臘子口,到達宕昌哈達鋪,改編了部隊,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支隊陝甘支隊,經漳縣、武山,渡渭河占領榜羅鎮。召開榜羅鎮會議後,占領通渭,翻六盤山,進入隴東與陝北紅軍會師於吳起鎮。紅二、四方麵軍進入甘肅南部,攻下二郎山,占領洮州,左路過漳縣、渭源、臨洮,右路占領成縣、徽縣、康縣、兩當,突破天水,過渭河,最後與一方麵軍會師於會寧。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三十九軍、九軍、五軍等組成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廣大紅軍指戰員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先後占領了古浪、永昌、山丹、張掖、臨澤等縣的部分地區,殲敵6000餘人,1937年1月,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率部3000餘人,一舉攻占高台縣城。1月20日,敵軍20000餘人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圍攻高台,紅五軍指戰員與敵軍激戰7晝夜,最後彈盡糧絕,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十三師師長葉崇本、參謀長劉培基以及3000多名紅軍戰士壯烈犧牲。在紅軍走過的每一個地方,無不留下一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我們到那些革命遺址去參觀、瞻仰時,會了解更多的黨史和革命鬥爭史,必然會對我們的靈魂進行一次洗禮,使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激發實現民族複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經濟發展落後的現狀下,我們應倍感自己肩上的擔子沉重,更應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為實現經濟社會全麵發展進步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