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下篇(6)(1 / 3)

民俗競技場:競技有著悠久的曆史,現存於羅馬的競技場是世界最古老的場所。中國在秦漢就興盛角戲,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現在為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之一,不過大量的豐富的表演在少數民族當中。在大地灣建立民俗競技場,是一項宏大的構想,主要是充實大地灣旅遊區的內容,以體現大地灣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為主,吸收甘肅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輔,編成競技項目,仿“那達幕”,可設置傳統的“投壺”、“爬竿”、“踢毽子”、“射箭”、“摔跤”等,也可以增設現代生活中某些活動,以娛樂為主,刺激競爭情緒,讓更多的人投人其中,親自參加各種競技活動,這是第一步。第二步,當條件成熟時,考慮建立永久性競技場館,供專業人員表演、比賽和遊人活動使用。民俗競技是極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的、非常刺激的活動項目,同樣是有利可圖的經濟項目。

取火娛樂場:火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同樣是大地灣的象征。建立大地灣取火娛樂場,從文化角度講符合伏羲時代人類早期活動特點,從旅遊角度講可以增加無窮的情趣。取火種,可按照當年伏羲氏“鑽木取火”的記載,設計整個“取火”過程,包括附屬的著裝、服飾、環境等,調動遊人興趣,參與此項活動。

熏烤食物:主要指為了生存而變生熟食的進化過程。可提供熏烤場所,提供雞、魚等食品,一類仿5000年前的架火燒烤方式,另一種仿“叫花雞”的製作方式,在動、植物外表塗滿泥巴,然後入火坑燒烤,達到旅遊野餐兩不誤。

第四,安排適當的舞蹈娛樂活動。吸收少數民族傳統舞蹈,仿照漢代畫像磚上的古代動作,編排一組組古樸豪放,帶有黃土高原與天地之爭的英雄氣概,放在篝火活動中以助雅興。在雲南民族村裏,隻要肯花錢,各村的村民立即進行傳統的節日表演。毋須諱言,是我們建立大地灣旅遊區應學習的榜樣。

第五,民間手工藝品的開發。民俗是曆史的積澱,民間手工藝品則是曆史的活化石。天水、秦安作為隴上古城鎮,民俗純樸,鄉音純正,更有許多保留在民間的手工藝品令人叫絕。大地灣一帶民俗尤以春節社火最具特色。在此基礎上加入天水夾板舞,武山揭旋以及秦安賣瓦罐的吃喝聲融為一體,相互配合別具一格。作為曆史的活化石,大地灣有不少富有鄉土氣息的手工藝品。自古就盛產陶器瓦具及草編工藝和鄉間飲食中的花模、花餅,諸如此類的手工藝品和風味食品,隨著旅遊區的開發,將有更多的散落於民間的傳統手工藝品陸續上市,進人經濟活動,使人們在旅遊的同時,充分享受購物的快樂,同時通過天水特有的民間手工藝品加大對地域文化的認識,不僅有經濟效益,而且也間接地宣傳了天水,是值得嚐試的事情。

2.建立大地灣曆史文化博物館。建立永久性伏羲曆史文化博物館,博物館是曆史的縮影,是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一門學科的文明進程。伏羲文化具有多個中國之最,充分反映在大地灣遺址中,代表著甘肅東部文化序列。遺址麵積達110多萬平方米,已出土遺物近萬件,時間起於距今7800年至4800年,有3000多年的曆史遺跡,所有這些都在客觀上早於半坡,一旦建立起來,絕不會遜色於半坡的博物館。隻有建立博物館,才能真正地展示伏羲文化的真麵目,才能體現出渭水上遊隴山以西的文明曆程,用實物告訴後人,中華民族的源頭之一就在這裏,更重要的是,它將長久地處於宣傳天水的窗口位置。在建設大型博物館的同時,可配合修建一些小的展廳,與複原的聚落互為一體,重點突出曆史文化之內涵。在目前資金困難的時期,可采取秦俑二號坑的方式,邊開放邊挖掘,邊參觀邊建築,既可增加遊人的興趣,又可提前回籠資金,進入市場經濟。這種打破過去先發掘後開放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采納。

三、甘肅少數民族文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甘肅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多民族省份,全省有54個民族,甘肅少數民族多,分布亦廣,從甘南草原到祁連雪山,從原始森林到大漠戈壁,從大夏河畔到黃河之濱,在這廣袤的地域裏都有少數民族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少數民族在文學、音樂、舞蹈、工藝、服飾、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所創造出來的少數民族文化千姿百態,風格各異,構成了西部風情與多民族色彩的奇特景觀。認識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價值,並將其利用使之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對於促進甘肅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甘肅少數民族別具一格的文化

民族文化是指某一民族所創造的不同形態特質的複合體,民族文化的基本構成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主要指民族文化中的物質創造部分,如工具和飲食、服飾、建築等,處於民族文化的表層。行為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共有的習慣性偏好、行為或一個民族遵循的風俗、製度。風俗習慣是我國少數民族中包容性最大的行為文化。所有的民族文化形態都可以通過風俗習慣以小見大、觸類旁通。即便是民族物質文化有的也可以劃歸其中。因此有些學者傾向於用民俗文化來代稱那些風俗習慣涵蓋廣的民族的行為文化。行為文化處在民族文化的中間層。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民族意識、民族性格、文化心理、科學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規範、審美情趣、文化財富與傳統、文字、典籍、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的深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