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下篇(5)(3 / 3)

(3)狠抓配套服務的發展。發展旅遊經濟的手段之一,就是發展配套的服務業。服務設施的完善,服務水平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旅遊地的聲譽和經濟收入。伏羲大地灣文化旅遊經濟區的建立,將帶動一整套諸如:交通、餐飲、旅館、購物、導遊、狩獵、垂釣、攝影、手工藝、衛生等行業的發展,必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大地灣地處隴山清水河穀,依據現有的自然條件,完全可以建設成既有半坡類型,又帶有山川結合、水土一色的自然地貌風景區,達到度假休息、觀光遊覽、娛樂獵奇的綜合效益。

(四)建設伏羲大地灣文化旅遊經濟區的一些設想

大地灣文化旅遊經濟區的建設、開發應從以下幾方麵著手:1.民俗度假村。改革開放以來,各地民俗村民族村多有建立,目的之一就是發展經濟。在眾多村中,唯雲南昆明城郊的“雲南民族村”建設得最為壯觀,最具特色,經營得最為成功。該村是集中表現雲南多民族文化的文化風景旅遊區,占地1240畝,以反映雲南26個民族的生活、生產、風俗為主,兼有博展、遊樂、度假、休養等功能。裏邊“衣、食、住、行、玩”樣樣齊備,並可以拍攝影視及大型文藝活動,如本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比賽的遊園活動就在這裏舉行,中央電視台作了現場直播,反響很大。從某種意義上講,雲南民族村已經成為雲南省的“代表”和“標誌”。伏羲大地灣能不能成為天水的代表?該不該建設民俗度假村?答案是應該肯定的,而且勢在必行。道理很簡單:其一,大地灣距天水市100多公裏,往返一趟至少得用6個小時,一天的參觀時間除去6小時路程,所剩無幾,無法保證輕鬆休閑地遊覽。要解決這個問題,隻有建立能夠提供休息娛樂的民俗度假村,才能讓遊人安心地住下來,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體驗原始社會的生活情趣,感受黃土高原的古樸雄渾,使中外遊客更多地了解天水、認識天水、喜歡天水,參與天水的經濟建設。達到慕名而來,留戀而去的效果。伏羲大地灣民俗度假村,在內部應有級別檔次區分,而在外觀上則必須以伏羲時代大地灣的原始聚落為原型,體現特有的建築風格。用伏羲、女媧及相關的傳說、活動命名,室內裝飾盡可能仿照古代的生活環境布置,把時間推向5000年以前。當然,不是說排除現代化的通訊、衛生設備。僅在外觀上滲透和再現大地灣文化。換句話說,在大地灣不修建賓館、招待所,民俗村,就是大地灣的賓館招待所,是客人投宿休息的去處。據《海外文摘》報道,在丹麥的鄉村,有一些類似安徒生童話的古代小草房,外表十分古老,但內部設備相當先進,是現代化的旅遊標誌,為最昂貴的特色餐廳和旅館,非腰纏萬貫者不敢輕易進入,一般人隻能駐足外邊欣賞這古老低矮的茅草房。伏羲大地灣度假村應當借鑒國外的經驗,不斷完善旅館服務業。先民村實際上是伏羲時代大地灣人當年的生活村。所謂“仿古”,就是恢複5000年前的生活、生產方式,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有大麵積的生活空間。最好是由河穀延伸到三階台地(垂直80~100米)上,然後分層、分片開辟建設,不拘一格因地製宜。

第二,體驗先民的生活。有彩淘製作、工藝流程及實際作坊,讓遊人親自動手製作,刻上時間、地點,臨走時帶上自己製作的產品,作永久的紀念。可采用獸皮、樹葉等保暖材料作為服飾,讓遊人進入“仿古生活村”立刻感到返回到人類早期階段。讓遊人親自使用石器、木器、骨器,如石鋅、石斧、石鏟等參與生產活動。自己動手,采集野菜、蔬果、野味、烹調享用,體驗洪荒時期的生活艱辛。教會遊人使用簡單的樂器,如吹“塤”、擊“擊”、“打鍾”等,生活之餘調解氣氛,宣泄情感。

第三,開設一些有當地特色的民間活動,補充生活中的單調和枯燥。可開設的有垂釣場:史書記載,伏羲氏“結繩而網署”,即發明了用以漁獵用的網,已在大地灣遺址中證實,在遺物中有不少魚骨,以及用魚骨製作的生活生產工具,還有蚌器等等,為建立垂釣場提供了曆史的依據。從實際研究,大地灣一帶處清水河下遊,水資源豐富,又有蘇家峽水庫為補充,自改革開放以來,不少農民利用自然條件,走向養殖專業戶,通過養魚等已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建立大地灣垂釣場,隻需要在此基礎上作一改造,開辟成供遊人使用的垂釣場所,而又不耽誤漁業生產,僅添一些必用的設施及休息場所以及供給魚餌等,所有這些都不需要大量的投資,沒有過大的困難。如此,既豐富了大地灣旅遊區的內容又增加了經濟收入,還可以發展漁業,一舉多得,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