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中篇(15)(2 / 3)

歸結起來,上述諸多問題的遲遲難以解決一是經費投入不足,二是投資渠道單一,三是有限的資金未能用在刀刃上。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克服社會上存在的對文化事業的忽視和偏見,形成像重視經濟建設一樣重視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並重,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並重,充分發揮文化事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文化的重視,不能僅僅體現在口頭上,更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文化投入在整個社會經濟支出中的比例要科學合理。政府應通過立法等有效機製,保證文化經費在政府財政劃撥中的應得份額。當然,也應充分考慮到甘肅省在發展經濟與文化創新投入之間存在的較大矛盾,單靠政府增加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還有一定的困難。事實上,即使是經濟實力雄厚的發達國家,也在大力拓寬社會籌資渠道,以彌補政府投入資金的不足。因此,要充分利用甘肅省的文化資源優勢,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和多種所有製並存的投資格局。

(二)繼續加大政府對文化的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方式

據文化部計財司的統計報告顯示,2004年國家對西部地區文化共投入24.35億元,比2000年增加10.61億元,增長77.6%,年均增長15.4%(如圖)。雖然國家財政對西部地區文化投人有所增加,但與同期對東、中部地區文化投入相比無論是經費的基數,還是經費的增長速度都要低得多。2004年財政對東、中部地區文化投入占總財政投入的比重高達78.6%,超過對西部地區文化投入比重57.2個百分點。以上數據說明,財政對西部地區文化投入逐年增長,但由於西部地區財政困難,曆年對文化欠賬多,文化事業費基數較低,雖然文化事業費增幅較大,但與東、中部地區比較,投入差距仍然很大,不能徹底改變困擾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的經費拮據現象,隻能是在局部有所改善。因此,繼續加大對西部文化的投入力度,縮小東西部差距,仍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增加投入是文化事業發展的基礎保證,但是,如何將投入的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應注意如下兩方麵的事情:首先,去陳推新,打破投入單一模式。要加快文化投入體製改革,實施高效、務實的投入產出運作方式,將以人員撥款為主改變為以項目撥款為主的模式。可作如下嚐試:一要實施財政投入的“以投代撥”。即以重大的藝術精品生產、重大的藝術活動為切入點,將原有的政府撥款改為“暫借款”。促進相關單位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增強風險意識,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二要體現財政投入的“差別撥款”。即針對不同藝術表演團體的性質、不同藝術門類的特點,進行“差別撥款”,不搞平均主義和一刀切。三要注重財政投入的“以獎代撥”。逐步提高具有激勵性質的經費投入之比例,促進生產更多的優秀文化產品。其次,加強財務監管力度。對於如何管好、用好資金,使資金充分發揮使用效益,是擺在各單位領導麵前的一道課題。多數文化單位的負責人,在業務方麵是能手,但在管理方麵,特別是財務管理方麵相對較弱,“文人不理財”的觀念較重,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不符合財務製度,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為了加強財務管理,一方麵應加強有關財務知識、財務法規方麵的培訓,使他們懂得財務的基本知識和作為法人代表應承擔的責任,加強依法理財的意識。另一方麵製定有關的財務、審計管理製度,製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專項資金的申請、使用、反饋等作出明確規定,以保證資金的專款專用。同時,要製定對領導幹部離任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規定和各單位定期實行年度審計的規定,形成文件,下發給各單位執行,形成製度化。

(三)有主有次,創新多元化投入機製

樹立多元化投入新理念,積極利用社會資本是未來部分文化事業發展的必然之路。

1.健全文化多元化投入機製。也就是說,文化發展不僅要有資金上的投入,還要有政策上的引導;不僅要以財政投人為主體,還要有多渠道的資金籌措。一是要進一步加強調研,結合甘肅文化實際製定積極的文化經濟政策,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對文化建設做到“五納入”,即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製改革、納入領導責任製。二是要繼續堅持財政投入主渠道,努力形成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渠道為輔的多元化文化經費投入保障機製。市縣各級財政都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財力狀況的好轉,逐步加大對文化的投入。同時繼續完善文化建設費、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的募集與管理。三是充分利用財政、稅收等經濟杠杆,引導資金投向,調整文化布局,支持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