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服務“三農”,促進農村地區信息化,消除數字鴻溝。積極實施省委省政府推進“村通工程”的號召,加大對農村通信建設的投人,克服各種困難,將光纜傳輸延伸到了絕大部分村鎮、牧區、林區。利用“農信通”服務係統,向農民朋友提供糧油作物、蔬菜瓜果、藥材花卉、果樹林木栽培、畜牧水產養殖、化肥農藥、農機推廣、農業科技動態等八個農業信息服務欄目,為農民致富提供幫助。
4.強化企業內部信息化應用,大大提高了企業辦公效率。在規模企業內部建成了統一信息平台係統,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節約了大量的資源,提高了辦公效率。建成了財務、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係統,提高了數據統計、分析的準確性。建成了經營分析係統,提高了經營分析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建成了電視電話會議係統,降低了會議成本。
5.確定了重點加強製造業信息化的思路。要實現工業強省,其出路在改造傳統產業,而改造傳統產業的突破口在實現製造業的信息化。甘肅省科技廳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相結合,帶動產品設計方法、企業管理模式及企業間協作關係的創新。實現產品設計的數字化,製造裝備的數控化,生產過程控製的智能化,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在此基礎上通過集成創新,實現一批數字化企業,把製造業信息化作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突破口。國家科技部已經批準將甘肅省列為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示範省。
(二)甘肅信息化建設任務繁重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甘肅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經濟發達、信息化水平較高的省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全社會信息化意識比較淡薄,對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不夠。一些部門、單位,特別是有些單位的領導認為甘肅社會經濟發展比較落後,信息化實現和形成規模尚待時日,對信息化理解膚淺,缺乏強烈的信息化意識,不清楚也不願意推進信息化。對信息化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缺乏足夠的認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技術在全社會的應用。二是基礎薄弱,信息化建設綜合優勢發揮不出來。甘肅信息化程度較低,具體表現為計算機普及率低,用戶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低;人才短缺,缺乏大批掌握信息網絡技術的各類人才;網站中本地、本單位的信息量偏少,更新較慢,信息交流和利用效率低,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滯後於網絡建設;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發展處於初始階段,發展水平低;投入少,裝備老化,設備更新慢;特別是在農村,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得市場和技術信息的農村家庭比率非常低。信息化建設水平尚處於一般事務處理和簡單信息管理的階段,資源不能共享,有些地方實施後成效甚微。由此可見,在這樣薄弱的基礎上發展信息化,必須要有打破常規的膽識和因地製宜的應對策略,才能有跨越式的發展。三是對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不夠,資金匱乏,製約著信息化的正常發展。甘肅86個縣市中有40多個國扶貧困縣,財政收入普遍比較困難,根本無力承擔這方麵的投入。就全省範圍而言,相對於對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信息化方麵的投入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四是網絡與信息安全意識不強,缺乏足夠的安全保證措施和安全管理製度。伴隨網絡的普及,管理與安全日益成為影響網絡效能的重要問題。隨著對外服務的不斷增多,保障網絡的高效和安全運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網絡在管理及安全方麵稍微有點漏洞,就有可能造成網絡癱瘓,甚至被黑客竊取用戶的賬號密碼,更改或刪除數據,盜取國家絕密文件,直接給國家、政府和人民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和安全威脅。從我省的信息化建設情況來看,普遍是沒有專人負責管理,沒有專門的安全管理製度和業務培訓,有檢查時做做樣,平時都是照舊樣,很多幹部對網絡安全意識顯然遠遠沒有人身安全意識強。在局域網上,把機器上所有的資料都共享出去,沒有身份認證和密碼保護等安全保護措施,就大告天下,但是資料中就有很多該單位的內部文件。這說明幹部職工信息安全意識淡薄。以上這些不足和問題,如不能妥善處理解決,必將製約我省的信息化發展,影響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工業強省”戰略的落實。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統一認識,加大工作力度,認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