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取有效措施,建設水資源節約型社會。水,是西部開發過程中生態環境建設的首要條件,突破水資源短缺的瓶頸尤為重要。在甘肅,水資源問題表麵上看是資源危機,從深層次看實質上是治理或管理危機。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甘肅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改革現有的水資源管理體製人手,逐步建立水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社會化管理。為此,一要建立和完善以流域管理為主體的新型水資源綜合管理體製。現代製度經濟學理論認為,效率與公平是製度安排的最根本準則。合理的水資源管理體製一方麵要注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又要兼顧公平原則。長期以來,我國實行以行政區域管理為主、流域管理為輔的水資源管理體製,在這一體製下,將城市與農村、地表水與地下水、水量與水質等進行條塊分割管理,使區域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等各個方麵的決策中,表現出以己為中心的分散化狀況,導致區域水資源管理、開發、利用政策的自利性。這種水資源管理體製,使水資源的自然循環規律和完整性被人為破壞,各種水資源難以優化配置,難以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由於水具有流動性和外部性特征,要實現水資源利用的流域福利最大化和長期化,必須從全流域整體發展的戰略目標出發配置水資源,這在客觀上要求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統籌管理。鑒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水資源行政區域管理的事實,在現階段,應該在強化水資源流域管理的基礎上,兼顧區域管理,形成適合我國國情並且行之有效的水資源綜合管理體製。張掖市作為國家水利部確定的我國第一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在近幾年節水型社會建設實踐中,已初步創建了以黑河流域統一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綜合管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節水效益,完成了國務院提出的向額濟納旗調水的任務,說明該種模式與甘肅現階段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二要建立和完善以水資源市場化配置為核心的節水型社會運行機製。合理的水資源配置方案是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前提。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最大限度利用市場對水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製定合理的水價和水權交易製度,建立公正、透明、規範、有序的水市場。同時,為了有效防止“市場失靈”和“政府失效”現象,還必須強化政府的科學宏觀調控能力,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張掖市在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實踐中,探索出了“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運行新機製,這對於西北地區建設水資源節約型社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七、推進文化信息化戰略,創建甘肅新型開放社會
大力發展信息文化產業,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從而進一步增強工業在甘肅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這是甘肅省“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這一規劃是符合實際的。世界銀行統計分析表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信息差距和知識差距。同樣,我國信息化程度高的前10個省區,全部集中在東部的經濟發達省份,而信息化水平低的4個省區,又集中在經濟落後的西部地區。盡管近年來我省信息化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在全國的位次仍在後序之列。因此,緊緊抓住信息化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加快我省信息產業發展步伐,提高信息化水平,努力實現技術和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是縮短我省同東部發達省份差距的首要任務和必然選擇。
(一)甘肅文化信息化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