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呼喚改革。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已基本實現由溫飽向小康的轉變,文化消費能力大大增強,鑒賞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多層次、多形式、多樣性的特點,而文化係統能夠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無論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呼喚改革。文化建設既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也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有經濟社會的全麵進步,也要有人的全麵發展;既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也要注重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所有這一切都依賴和要求文化的高度繁榮和發展。
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呼喚改革。我國已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這既為文化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提高了文化資源配置的質量、效益和速度,拓展了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流通和消費空間,也對現行的文化管理體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們在許多方麵還習慣於用計劃經濟的手段管文化、辦文化,把經營性文化產業混同於公益性文化事業,由政府統包統攬,遊離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之外。麵對文化市場已經出現的多種所有製競爭的局麵,國有文化單位反應遲鈍,沒有形成進入市場主動競爭的意識和機製,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增強活力和競爭力。
第四,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潮流呼喚改革。以加入世貿組織為標誌,我國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從而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不同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相互交流和碰撞,我們麵臨著西方文化資本、文化產品和價值觀念的嚴峻挑戰。說實話,對此挑戰我們還缺乏適應性和主動性,在體製、結構和管理上反應很不敏感,在運用高新技術形成新的文化創造力上,還不能同發達國家通過高新技術和市場運作相結合催生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勢頭相抗衡。我們必須通過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全麵增強我們文化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第五,世界高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新形勢呼喚改革。世界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帶來了文化創新和傳播領域的重大革命,相比之下,我們還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和適應能力。
第六,豐厚的文化底蘊客觀上要求改革。甘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曆史文化積澱相當豐厚,黃河文化、絲綢文化、敦煌文化、藏傳佛教文化等成就了甘肅的文化資源大省。但客觀地說,甘肅還不是文化產業大省,更不是文化經濟大省,文化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水平還很低,不僅與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無法相比,就是與全國平均水平也相差甚遠。
以上這些情況說明,甘肅文化建設的任務極其繁重艱巨,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快文化領域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隻有不斷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文化創新,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從體製改革中找出路,從機製創新中要效益,我們才能繁榮和發展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二)體製創新增強甘肅文化發展的活力
改革是解放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體製與機製的改革是文化單位求生存謀發展的必由之路。事實證明,早改早主動,大改有大收益,不改必然會導致問題成堆。十六大後,國家的文化體製變革步伐明顯加快,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事業單位轉製。2004年2月和4月,文化部部長先後介紹說,我國文化事業單位轉成文化企業的試點已開始。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形成良性產業鏈、股份上市,是這次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三步戰略。自此,一大批有市場影響力的重量級文化事業單位邁出轉製步伐。2004年4月初,經國務院批準,原為事業單位的中國出版集團正式轉製為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成為我國第一家以企業身份出現的出版單位,其主要成員包括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新華書店總店、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等12家出版發行單位。同年底,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作為內地傳媒公司海外上市第一隻股票,首日交易額5.9億港幣。進入2005年,改製更是勢如破竹。1月,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物發行管理司官員表示,新華書店將全行業跨進改製行列,改製工作將遵循“改企轉製,分流上市”的8字方針。差不多同時,北京市兒童藝術劇團正式改製為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由北京青年報社控股,北京市文化局下屬北京市文化設施運營管理中心、北京市教委下屬北京高校房地產開發總公司、北京電視台下屬北京電視事業開發集團、北京市文化發展中心四家企業共同參股組成。2月,上海大劇院啟動文化體製改革,成立了由上海六大文藝院團共同組建的藝術中心和藝術委員會。7月,在原中國歌舞團和東方歌舞團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新的國家歌舞團——中國東方歌舞團成立。新團將原有的23個部門劃分為管理係列、藝術係列、經營係列。其中,經營係列從事業建製中剝離,全部轉製為企業。2005年,廣電總局也開始推動廣播影視投融資體製的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培育和發展股份製電影企業、電視劇企業、節目製作公司和網絡,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