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中篇(3)(1 / 3)

3.甘肅宗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與價值。甘肅長期的農業文明造就了發達的宗族文化。所謂宗族文化是祖宗崇拜、宗族感情、宗族觀念、祖訓族規、尋根問祖、宗族聯誼等方麵內容的統稱。宗族文化有其自然根源,它也為人的活動所創造,但對現代人來說,它早已成為“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宗族都崇尚儒家文化,並以儒家文化對族人進行教育和管理。儒家思想的重要部分是三綱五常等倫理觀念,它顯然對維護社會秩序具有積極作用。宗族文化還有一個直接作用就是調解民間糾紛。在很長的曆史時期,中國的鄉村治理不是或者說主要不是靠基層政權,而是有威望、品行好、有學問的鄉紳和宗族領袖來發揮作用的。調解民間糾紛的出路在於利用自發形成的宗族組織。站在統治者角度看,利用宗族解決社會糾紛,差不多是“無本萬利”。首先,調解人可以利用勞動、工作之外的閑暇時間進行調解(農民稱為“說事兒”),並不影響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也不需要收取費用。其次,由於宗族是自發性社會組織,所以由宗族出麵調解糾紛不屬於“打官司”,這就不傷當事人的情麵,對農戶沒有什麼負麵代價。最後,通過調解糾紛,調解人表現了聰明才智,直接獲得了樂趣,也贏得了族人的尊重和社會聲望,實際上是獲得了高層次需要的滿足。這樣,糾紛的“解決”本身既創造了“社會效用”,又使調解人獲得了很高的個人“收益”。這些社會價值的創造來源於宗族組織及其“職位”,因此,宗族組織及其“職位”也成為創造社會價值的“資源”。

4.伏羲文化堪稱和諧文化之源。文化的認同是共同體中人們思想、心理上的認同。任何一個民族,缺乏深厚的文化根基,就難以凝聚民族力量,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民族鬥誌,也就不可能成就偉業,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凝聚力本來就是一種文化的凝聚力。隻有文化的力量才能聚合和升華一個地區的社會精神,隻有文化才能創造真正的和諧社會。甘肅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鄉。伏羲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具有時代特征的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合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品質,是聯係華夏兒女的文化紐帶。其一,伏羲所創陰陽八卦,表現的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和合精神,本身就是中國和諧文化的源頭之一。在倡導建構和諧社會的今天,作為和諧文化源頭的所在地,甘肅應義不容辭地對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作一番深入梳理、審視,並將其發揚光大。要在這個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努力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把天、地、人看成一個統一、平衡、和諧的整體;同時,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強調和諧有序,倡導建立起以“仁”為核心,以“德”為基礎,以“禮”為規範的德性思想體係,從而達到“仁者愛人,禮之用、和為貴”的和諧有序的社會。其二,在原始文明發展過程中,黃帝打敗了神農氏的後代和三苗九桀的首領蚩尤,而這些決戰勝敗的英雄人物,都是伏羲氏的後代,大家都祭祀和尊奉伏羲為人文始祖。可以說,伏羲又是中國各民族共同承認的老祖宗,是團結多民族的原始親緣。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的曆史時期,通過弘揚伏羲文化可以增強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塑造民族靈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特別是在甘肅這個多民族的省份,伏羲文化有著更多的現實意義。

(三)甘肅地域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地域文化一經形成就成為一個較為穩定的係統,不會因時、因人、因外力、因政權更迭而在短時間內發生根本的、質的變化。它具有大眾性、普遍性、穩定性、保守性的特點,是一個社會中很具影響力的潛在因素。甘肅地域文化傳統中既有不少關於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觀念,也有與之不相適應的地方。因而繼承與創新地域文化的傳統,使之與和諧社會的建構相適應,應是重構地域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1.創新發展地域文化,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倫理學最為發達。傳統倫理通過對複雜社會關係的梳理、歸納,形成了“忠、孝、節、義”等基本範疇,並以十分完備的禮儀、規範來保證,同時,通過文化的載體,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滲透,代代傳承。目前,關於道德教育的研討很熱烈,但總使人感到效果不甚理想,這當中原因固然複雜,忽視傳承、忽視文化載體、教育形式單一,以及頻繁變動的“要求”太多,持之以恒的“規範”太少,無疑是重要原因。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它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與意誌,同時也蘊涵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善良、正義及表達方式。其優秀傳統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賦有新意。比如抗日戰爭期間,國難當頭,無數母親,其中包括一字不識的勞動婦女,毅然送子參戰,當她們以“忠孝不能兩全”相勉時,人們感受到的絕無絲毫的封建道德,而是一種洋溢時代精神的民族大義。對於民族的倫理道德,正確的方針應該是批判繼承,而以往的文化批判,往往因缺乏科學分析而失之偏頗。長期以來,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美德,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對於傳統的批判,達到了全麵摧毀的程度。我們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步入開放時代的,步入市場經濟環境的。曆史和現實的複雜原因,導致當前倫理道德方麵存在諸多問題。傳統猶如血脈,應該更新,但不可以割斷,它關乎民族未來,絕非權宜之計,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