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全麵提高人的素質,為加快發展提供文化動力。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講是人的建設,核心是全麵提高人的素質。人的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表現為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競爭,從更深層次講是人的素質的競爭。這裏所說的素質,是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為此,首先要著力提高全省人民的文化素質,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發展教育是甘肅特色文化大省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工程。因為隨著全球科技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現端倪。這種趨勢使人們以往引以自豪的能源、礦產等天賦資源的比較優勢下降,未經培訓的一般勞動力資源的作用也相對下降。隻有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才能對促進文化經濟一體化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提高人力資源素質的基礎是教育。近年來,我省的教育事業獲得很大發展,但是,甘肅教育水平總體還比較落後,影響了後備勞動力資源的素質。如果不加快發展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五年、十年以後,甘肅談何競爭?我們一定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進一步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通過教育強省,加快建設發展步伐。這方麵,要通過推進“四個創新”,實現“四個轉變”,推動甘肅教育跨越式發展。所謂“四個創新”是指管理體製創新、辦學體製創新、校內體製創新、招生分配就業體製創新。要完善基礎教育的管理體製。完善高等教育中央和省兩級管理、高校依法自主辦學的管理體製。完善以省統籌為主、條塊有機結合,以公辦為主、公辦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體製。改革高校編製管理製度,全麵實行聘任製,推進分配製度改革,全麵實行高校後勤社會化。大中城市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逐步建立後勤服務保障體係。改革高中會考,進一步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完善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雙向選擇的畢業生就業機製。所謂“四個轉變”,一是指基礎教育要向質量並重和優化結構轉變。鞏固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質量水平,改造薄弱學校,優化學校布局,擴大優質學校辦學規模,全麵深入扶持民族地區教育,穩步推進農村聯合辦學;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二是指高等教育要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重點發展普通高等教育,擴大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規模,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積極發展民辦教育、網絡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遠程教育、自學考試,構建形式多樣、相互溝通、資源共享的高等教育體係,盡快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三是指學校教育要向素質教育轉變。立足於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要求,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和造就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百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四是指教育體係要向終身教育轉變。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其次,要著力提高全省科學水平,大力發展科技事業。科學是構築人類文化的基石,是推進社會文明的動力。甘肅的發展,關鍵在科技。目前,我省科技綜合實力、科技創新綜合能力呈相對下降趨勢,特別是在勞動者素質、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大中型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等方麵的指標明顯下降。加快建設科技強省,刻不容緩。要製定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構建新型區域科技創新體係,加強科技基礎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植壯大民營科技企業,加大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要廣泛開展科普教育,引導人們弘揚科學精神、學習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倡導科學方法。加快科普設施建設,加大對科普事業的投入。增強用科學抗擊突發危機、戰勝各種災害的能力。要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並重,大力扶持社會科學事業。深化社科體製改革,建立社科資金投入保障機製,加強社科隊伍建設,加強社會科學普及工作,充分發揮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谘政育人和服務社會的積極作用。第三,營造有利於高素質人才施展才能的環境,也是必須予以重視的。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為本的觀念,製定更為積極的知識分子政策,大力創造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抱負、發揮才智的機製,使全社會所有優秀的知識分子都能夠為增強我們的文化力量建功立業。同時,廣大知識分子自身也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為先進思想的傳播者、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優秀精神產品的生產者。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需要文化並能產生優秀文化的時代。隻要我們充分認識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積極探尋和開辟發展地域文化的辦法和途徑,就一定能夠而且必將迸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甘肅這塊古老的土地一定能夠而且必將實現期盼已久的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