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域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調控器和粘合劑
甘肅地域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人文精神正在越來越多地融入甘肅經濟社會發展中,有助於形成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共生和諧的全麵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1.優秀少數民族文化是建設和諧甘肅的粘合劑。甘肅是個多民族地區。首先,各少數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為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提供了重要資源。少數民族社會普遍的宗族認同意識,講長幼輩分等民族傳統文化的成分,有利於構建民族地區人與人的和諧關係。而尊重個體以及樸素的社會公平、公正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也是建立人與社會和諧關係的不可忽視的寶貴遺產。其次,優秀少數民族文化是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的重要基礎。優秀民族文化中蘊涵著追求民主、平等和公正,崇尚自省、自律,重視道德、風俗約束作用的人文精神,這是公民政治文明意識形成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再次,優秀民族文化為多民族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必要的社會大環境。文化的多樣性發展能夠使社會保持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的精神營養,使各種文化發揮各自的文化優勢,從而達到社會文化總體上的優勢互補,推動社會的有機而完善的發展。第四,多樣化的民族文化資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西北地區各民族悠久的曆史與獨特的風俗,富有人文底蘊的風景名勝,為西北發揮後發優勢、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第五,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有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麵,蘊含著保護生態環境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知識和理想。這對於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具有獨特的價值。
2.藏傳佛教文化在和諧甘肅建設中具有積極的作用。藏傳佛教是多年來在一個特殊的人文地理曆史環境中形成的具有濃厚藏族文化特色的宗教。藏傳佛教是以藏民族為信教主體的民族宗教,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納西族、普米族、羌族、彝族、白族等一些民族也共同信仰該教,有著眾多的虔誠教徒。這一教派的教義堪稱博大精深,但其核心價值觀念是——佛陀的舍身飼虎和割肉喂鷹所體現的慈悲利眾精神。它認為人的自私欲望是萬惡之源,為眾生的幸福著想,為眾生服務是成佛的目的,善惡的主要標準就是:“把自己的幸福給予別人,把別人的苦難拿來自己享受。”人活著不但為別人安樂幸福著想,死後的肉體還應施舍給饑餓的鷹群,主張行善積德,追求為他人的利益服務和著想的精神。佛教的這種慈悲思想,眾生平等,主張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就是為了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合和睦。它在德性修養、性格心理素質、家庭、人際關係、民俗民風、社會風尚等方麵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藏傳佛教中還製定了許多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動植物,禁止殺生、偷盜、淫亂、欺詐等一係列精神文明法規,這類道德法規,對青藏高原和其他信仰者所在地區的草原、森林、水原等自然資源和野生動物的保護及社會、家庭、人際關係、民俗民風、社會風尚方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藏傳佛教是和平的宗教,主張以和為貴、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崇尚和諧、褒揚和平,始終致力於提倡平等、推崇慈悲、淨化人心和反對戰爭。藏傳佛教的這些核心理念和精神價值正體現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應發揮藏傳佛教教義中的和諧理念,組織和引導藏傳佛教界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