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寧夏人與我們一樣有一種模糊認識,認為辦文化尤其是辦大文化要花大錢,在一沒資源優勢,二沒經濟優勢的情況下,還搞什麼虛套套?為此自治區黨委多次召開研討會,請文化部官員以及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作學習輔導報告,從思想深處提高對文化的認識。自治區黨委提出“小省區辦大文化”的口號,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曆史機遇,深入挖掘民族地區的曆史文化特色,努力創作富於時代精神的佳作,起到了對內凝聚人心,對外展示形象,吸引各方關注寧夏、支持寧夏,促進了寧夏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作用。譬如,2002年9月21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寧夏賦》的文學作品,很快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強烈的反響,全國許多媒體予以轉載。曾慶紅副主席在2005年全國兩會與寧夏代表團座談時,曾隨口背誦。寧夏的聲音一時間響亮全國,寧夏的身影一時間亮相全國。《寧夏賦》的作者是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東東。《寧夏賦》的問世,似乎有力地揭示了近幾年來寧夏文化藝術事業強勁發展的大脈絡。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王正偉的作品《回回人》在央視“心連心”藝術團赴寧慰問演出中,通過著名歌手陳紅的傾情演繹唱響全國;自治區主席馬啟智作詞、中國“音樂鬼才”卞留念作曲的《我多麼熱愛我的家園》的新歌,經由青年歌手朱慧的演唱,成為在銀川舉辦的第十三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式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有這麼多的高層領導的身體力行,寧夏文化快速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
寧夏發展文化的迫切心情,從前一個時期有關皇譜謐的籍貫歸屬中也可以看出來。皇甫謐(公元214—282年),生於東漢末年,是魏晉時代一位傑出文學家、詩人、曆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針灸醫學家。皇甫謐學識淵博,興趣廣泛,一生研究成果頗豐,著述等身,內容涉及醫學、文學、史學、哲學等諸多方麵,尤其在針灸和教育方麵成就突出。家喻戶曉的成語“洛陽紙貴”,就是因其學生左思所著《三都賦》而產生。他曆經26年完成的醫學巨著《針灸甲乙經》,不僅奠定了其“世界針灸鼻祖”的地位,也使他成為一名享譽全球的世界級曆史文化名人。皇甫謐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傲視權貴,安貧樂道。他一生經曆三朝七帝,卻終生布衣不仕,隱居山村,致學不輟,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因而得到後人的推崇和敬仰。就這麼一位享譽中外的文化名人,2005年有關其籍貫歸屬問題在寧夏與甘肅兩省區之間引起軒然大波。據《漢書》、《後漢書》、《晉書》等史書記載,皇甫謐的故裏是安定郡“朝那”,長期以來,學術界都認為“朝那”即今天的甘肅省靈台縣,靈台縣也大力開發皇甫謐曆史文化資源,大造聲勢,大打皇甫謐文化牌。他們不僅成立了“皇甫謐文化研究和交流協會”,創辦了《中國皇甫謐》雜誌和互聯網站,還設立了皇甫謐“文藝獎”和“中醫藥科技獎”,拍攝了電視連續劇《皇甫謐》,完成了皇甫謐文化和著作被列入《甘肅曆史》教科書和教育部《語文》課程工作等等。未曾料到的是,這些舉措卻突然遭到寧夏的“抨擊”、“批評”。寧夏的專家學者站出來撰文或發言,認為皇甫謐出生地並不在甘肅靈台,而是在寧夏彭陽。為了爭奪皇甫謐,他們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人日報》、《寧夏日報》、《華興日報》等報刊上以“《甘肅搶奪寧夏人文旅遊資源》”、“《皇甫謐是咱寧夏人》”、“《‘皇甫謐事件’報道引起國內媒體關注》”、“《皇甫謐出生地被‘移植’》”等為題,力圖證明皇甫謐是寧夏人。
甘肅有關專家認為,從學術的角度而言,這場憑空而降的爭論或許是場鬧劇,其背後主要目的就是想把世界級曆史文化名人皇甫謐“請到自己地盤上來”,以帶動地方文化經濟的發展。寧夏這種做法固不可取,但寧夏利用文化資源加快發展的迫切心情卻是可以理解的。這一事件警示我們必須齊心協力,在更廣泛的領域、更高起點和層次上開展相關文化研究、學術交流和傳播推廣,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打響甘肅的文化品牌,從各方麵做大做強,從而刺激和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永遠留在故鄉。否則,在今後關於文化資源更加激烈的爭奪中,我們有可能敗北。
(二)寧夏舉辦了一個又一個全國性大型活動,展示了寧夏發展的新形象
近幾年來,寧夏舉辦了很多場全國性大型活動,增強了寧夏的對外吸引力;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先,他們突出特色辦文化。挖掘民族地區特色文化和傳統文化資源,並注入時代精神,使其具有時代性和吸引力,是寧夏辦文化的一大特點。最近幾年,寧夏圍繞自身的特色文化,舉辦了大漠黃河旅遊文化節、枸杞文化節等多種多樣的節日文化活動,並以這些活動為載體,加大宣傳力度,大大提升了寧夏在外界的知名度。2000年以來,銀川市作為國家有關機構指定的中國摩托車運動四大中心之一,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銀川國際摩托旅遊節”,吸引了海內外近萬名車手、數十萬車迷和遊客、上千名中外記者參加,直接受眾突破百萬人次。2003年,承辦了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2004年,又成功舉辦第十三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寧夏投資貿易洽談會暨少數民族精品展,還在北京和挪威分別舉辦了“寧夏文化周”。尤其是在京舉辦的“寧夏文化周”活動,以“祖國在寧夏人心中,寧夏在祖國懷抱中”為主題,全方位、多角度、有特點地展現了寧夏的文化特色、民俗風情、山水風光、蓬勃向上的現代文明。像寧夏這樣門類齊全,多側麵、全方位在北京展示文化藝術與經濟成果的活動,據悉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還是第一次。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東東說:“舉辦這些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地宣傳寧夏、展示寧夏,最終目標,是讓世界了解寧夏,讓寧夏走向世界,這是每一個寧夏人當今最迫切的願望,也是寧夏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必要條件。”現在來看,這些目的在漸漸轉化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