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甘肅文化對經濟的滲透力不夠。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麵來看這一問題:第一,生產的商品中文化含量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商品中文化含量越高,其輻射能力就越強,越能在市場上走俏。而甘肅現在生產的商品,除了一些土特產品因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優勢而走俏外地市場外,能夠大規模行銷省外市場的商品不多,就是在甘肅省內,隴貨精品也不多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設計產品時,隻注重其物質性需求,而忽視了文化精神價值。我們的商品在設計、造型、款式、裝潢和使用的方便性上,有很多方麵已經落伍。為此,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已是大勢所趨。另外,人們在選購商品時趨向名牌,因為名牌不僅使人感到品質可靠,而且覺得擁有它是一種心理的滿足。名牌的魅力是一種文化的魅力。努力發展隴貨名牌,決不限於為甘肅的某個企業多創效益,它對提高甘肅的經濟水平,增強甘肅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商業文化和企業文化比較貧弱。改革開放的大潮促進中國企業文化的廣泛興起。隨著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開放的進行,隨著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開,企業成為獨立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企業的興衰由企業自身的生產、管理和經營的綜合效益來決定。於是,“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種求發展”成為改革開放初期,企業有代表性的經營哲學,企業文化開始興起。一些大中型企業概括本企業的企業精神、企業目標、戰略管理等,並采取措施把它們變成全體職工共同的基本信念和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一些老企業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分析和揚棄,對企業文化進行了深化和更新,力求用新的企業文化來引導職工;一些新企業從建立第一天起,就提出本企業的經營哲學、發展戰略、企業精神等。而甘肅省企業長期受計劃經濟體製的影響,企業的效益觀念、競爭觀念和創新意識相當淡薄,企業文化的建設重視不夠。同時,在我國商業文化發展迅猛的背景下,甘肅不少企業仍然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兒不愁嫁”的經營哲學。麵對商業文化的內涵不斷完善,經營哲學、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審美意識、品牌意識不斷加強的商海,甘肅企業商業文化意識淡漠,對商業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以至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第三,文化精品生產有一定發展,但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且有甘肅特色的文化精品還有待進一步開挖。文化精品的生產是一個地區文化發展水平高低的集中表現,精品是一項社會係統工程。“十五”期間,甘肅不少文藝作品獲得“梅花”、“文華”、“五個一工程”獎。但從數量和質量上,還是水平不盡如人意,未能充分體現甘肅應有的文化水平。雖然有“蘭州貿易洽談會”等會節,但這些文化活動都是單一的,缺乏與經濟相聯係的綜合展示的優勢,難以全麵反映甘肅具有的文化水平和時代風貌,在全國的影響較小。相比之下,人們則記住了上海的國際電影節、大連的國際服裝節、濰坊的國際風箏節等這些在全國乃至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型文化精品展示活動。

五、寧夏文化發展啟示錄

寧夏、甘肅同屬經濟欠發達地區,兩地有著諸多相似的人文風情與自然風貌,近些年來,兩地都很重視文化的發展,並且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彼此都有值得相互借鑒學習之處。這裏,重點介紹寧夏文化發展方麵的一些經驗做法。

(一)寧夏各級領導和組織辦文化的內在動力強、積極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