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6章(1 / 1)

第24章第7節西班牙人為什麼燒掉溫州鞋——傾銷與反傾銷

位於西班牙東部的埃爾切市是個以製鞋業聞名的小城。從2004年9月14日開始,一向平靜的埃爾切街頭出現了一些匿名傳單,在鞋店比較密集的商業區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標語。這些傳單和標語的內容都差不多,讓人觸目驚心——“不用再為我們的鞋店擔憂了,起來做點實事吧。讓我們把那些進入我們城市的亞洲鞋倒出來燒掉吧!”另外,傳單還鼓動當地鞋商於16日晚7時在卡魯斯商業區進行示威遊行。

盡管街頭的大部分標語被一些善意的市民撕去,但到16日下午,卡魯斯商業區還是聚集了四五百名當地鞋廠主、鞋商和工人。他們高舉著“把亞洲鞋倒出來燒掉”的標語,喊著口號,向位於該區的幾家中國鞋店擁來。

這時,一輛載有一集裝箱鞋子的貨車正好停在華商陳九鬆的倉庫門口準備卸貨,這些遊行的人見狀立即包抄過來。他們一邊向貨車投擲石塊,一邊惡意謾罵。繼而,人群中的一些過激分子拿來汽油將貨車點燃。熊熊大火不僅吞沒了整輛貨車,還將旁邊的倉庫點燃。當地消防員和防暴警察接到消息後趕來驅散了鬧事者,並花了幾個小時將大火撲滅。然而,那輛貨車上的一集裝箱溫州鞋子以及倉庫已被付之一炬,直接經濟損失達80萬歐元。

西班牙“燒鞋事件”屬於極端的民間反傾銷行為。近年來,中國企業被國外指控傾銷的事件屢屢發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在關注反傾銷事件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明晰,傾銷究竟是怎樣的經濟行為?

傾銷是指某國的製造商或出口商將某種產品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的貿易行為。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六條的協議規定,如果在正常的貿易過程中,一項產品從一國出口到另一國,該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在其本國內消費的相同產品的可比價格,即以低於其正常的價值進入另一國的商業渠道,則該產品將被認為是傾銷。

由此可見,傾銷通常具有以下若幹特征:

第一,傾銷是一種人為的低價銷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據不同的市場,以低於有關商品在出口國的市場價格對同一商品進行差價銷售。

第二,傾銷的動機和目的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銷售過剩產品,有的是為了爭奪國外市場,擴大出口,但隻要對進口國某一工業的建立和發展造成實質性損害、實質性威脅或實質性阻礙,就會招致反傾銷措施的懲罰。

第三,傾銷是一種不公平競爭行為。在政府獎勵出口的政策下,生產者為獲得政府出口補貼,往往以低廉價格銷售產品;同時,生產者將產品以傾銷的價格在國外市場銷售,從而獲得在另一國市場的競爭優勢並進而消滅競爭對手,再提高價格以獲取壟斷高額利潤。

第四,傾銷的結果往往給進口方的經濟或生產者的利益造成損害,特別是掠奪性傾銷擾亂了進口方的市場經濟秩序,給進口方經濟帶來毀滅性打擊。

從傾銷的特征來看,溫州鞋出口歐洲並沒有構成傾銷行為。溫州鞋之所以價格如此低廉,在於中國產品具有成本優勢。製鞋業是比較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廉價的勞動力使得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中國製造產業工人的時薪費用大約為1美元/小時。與此相對應,最高的前聯邦德國地區達到28.28美元/小時,最低的斯裏蘭卡為0.5美元/小時。就此而言,中國的勞動成本確實很具有優勢。

反傾銷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做出呢?世界貿易組織的《反傾銷協議》規定,一成員要實施反傾銷措施,必須遵守三個條件:

第一,確定存在傾銷的事實。

第二,確定對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實質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

第三,確定傾銷和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雖然《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對反傾銷問題做了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各國各行其是,仍把反傾銷作為貿易戰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關詞語鏈接】

偶然性傾銷 因為銷售旺季已過,或公司改營其他業務,把剩餘產品在外國拋售。

間歇性傾銷 以低於市場價格甚至是成本價格,在外國市場傾銷,壟斷市場後再提價。

長期性傾銷 產品以低於國內價格出售,但出口價格高於生產成本,采用規模經濟來擴大生產,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