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5章(1 / 1)

第24章第6節農產品補貼的國際之爭——貿易補貼與反補貼

2008年8月28日,世界貿易組織的網站公開了美國政府的一封來信。在信中,美國就中國農產品(如豬肉、小麥)關稅、補貼和出口規則問題,向WTO提出一係列質疑。美國政府在信中的主要攻擊點,是中國的生豬飼養政策。

信中稱,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但中國生豬飼養等肉類企業似乎不必交納此等所得稅。美方要求中方解釋豬肉生產和加工商是否屬於“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企業”,並要求中方公布豬肉生產商和加工商2007和2008年的總收入。

2007年中國生豬存欄數因疾病等問題大幅下滑,導致市場豬肉價格飆升。為此,中國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鼓勵和促進生豬飼養和肉類加工。美國政府在致WTO的信中指責,中國對飼養的每頭母豬補貼100元人民幣,是過去補貼的兩倍,而此前中國對生豬飼養補貼已高達8.86億美元。美方要求中方提供新補貼方案細節和補貼總額。

美國是世界上農業補貼最多的國家之一,竟然指責中國的農產品補貼,實在是強盜邏輯。貿易補貼是指一個國家的政府或公共機構,采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本國出口企業提供現金補貼,或者提供財政上的優惠。此舉有利於提高出口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貿易補貼又會使外國同類企業受到不利影響,容易導致不公平競爭。因為這個原因,關於貿易補貼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貿易補貼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直接貿易補貼簡單來說就是負稅,其後果與稅收正相反。間接貿易補貼則一般采取放寬信貸、廉價使用能源或免費使用基礎設施等方式。補貼量可以與貿易量保持某一固定比例關係,稱為從量補貼;也可以與貿易值保持某一固定比例關係,稱為從價補貼。

比如在貿易補貼中的出口補貼,又稱出口津貼,是一國政府為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加強其在國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在出口某種商品時給予出口廠商的現金補貼或財政上的優惠待遇。其方式有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補貼,出口某種商品時,直接付給出口廠商的現金補貼;間接補貼,政府對某些出口商品給予財政上的優惠。

貿易補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利用為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非關稅壁壘。長期以來,各國政府為了國內經濟發展或其他政策的需要,或者為了促進出口,在不同的時期對不同的行業或產品實行補貼,這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一國政府有權采取它認為適當的任何政策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一國的主權所在,也是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的。一國政府采取什麼樣的經濟政策,實行何種具體方法,對哪些行業予以補貼,這都是一國的內政,其他國家是無權幹涉的。

然而,一國對國內工業的補貼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對外貿易,而一旦這些國內措施影響了給予補貼國與他國的經濟交往,則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國際貿易中,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問題一直是一個複雜棘手、爭議頗多的問題。從下麵列舉的一些數字可以看出,一國政府采取補貼措施,受到補貼措施影響的國家采取反補貼措施,而受到反補貼措施影響的國家又采用其他方法對付,這種補貼與反補貼的鬥爭成了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重要方麵。

當前補貼與反補貼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的突出問題。中國應該切實重視起貿易補貼引起的糾紛問題,並開展補貼與反補貼的立法與實踐。

【相關詞語鏈接】

反補貼 指一國反傾銷調查機關實施與執行反補貼法規的行為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