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盟對華反補貼現狀及對我國出口企業的警示(3 / 3)

(二)涉案企業要積極應對

麵對反補貼調查,出口商必須在程序上積極配合,以維護自身的利益。以調查問卷為例,為審核與補貼相關的數據,調查問卷會提出十分詳細的問題,因此對調查問卷回答的詳細度及準確度對維護自身的權利極為重要。如果我國企業不積極合作,不按時提供所需資料,歐盟就有權以此為由,根據“最佳可獲得事實的方法”確定反補貼稅率。

歐盟要想采取反補貼措施,必須同時證明以下三點:(1)補貼真實存在;(2)歐盟的同類產品遭到損害;(3)補貼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係。因此,中國企業要想勝訴,必須至少推翻上述三點之一。中國涉案企業應設法證明自己享受的補貼為世貿組織規定的不可申訴的補貼,或者自己並沒有從這些補貼政策中獲的實際利益;即使存在補貼,也要證明其補貼與歐盟同類產品遭受的損害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隻有盡量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中國企業才有可能推翻歐盟對華采取反補貼措施的依據。

(三)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歐盟內部成員國以發達國家為主,自身科技水平較高,歐盟常常以此為優勢,對進口產品加以限製,這種限製不僅僅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式出現,還可以與知識產權、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摩擦相結合。為保證中國產品順利進入歐洲市場並占據一席之地,我國政府要加強對出口企業的監管,避免應出口秩序的混亂而造成無序競爭的局麵。同時,還要加快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因為高新技術產品是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重要陣地,出口企業隻有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並且生產技術含量較高的商品,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我國現階段正麵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雙重任務,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加速工業化進程、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國出口企業要迅速調整出口政策,變“低價取勝”為“以質取勝”,才能有效規避低價出口商品易遭受的“雙反”調查,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四)刺激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降低對外貿易依存度

中國13億人口所形成的巨大的潛在市場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無法比擬的。我國應該加大國內需求的開發力度以充分發揮這一優勢。要加大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製度、調節產品價格,最為重要的是,要加強對消費者情緒及預期、產品供求關係等因素的研究。隨著政府不斷加大政策力度,內需會隨之增加,一些原來單一依靠出口的企業還可以把產品轉為國內銷售,這樣客觀上減少了我國企業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從而降低了貿易摩擦的風險。

當然,不能因為依靠國內市場而忽視了國外市場的重要性,在刺激內需的同時也要繼續維持中歐貿易規模,保持競爭優勢。我國應該積極調整對外貿易結構,改變出口產品過於單一、出口市場過於集中的局麵,化解外貿風險,保證經濟安全。

總之,歐盟已經在對華反補貼調查方麵開了先河,並在近兩年內多次使用,不僅同時伴隨其他救濟措施,而且涉案產品金額和波及範圍也不斷增多和擴大。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及補貼的相關產業企業如高新技術企業應該提高警惕、未雨綢繆,做好應對歐盟反補貼調查的準備。▲

參考文獻:

[1]Bounds. A,歐盟將以關稅對付中國“補貼”[N],金融時報(英國),2007-11-15.

[2]Notice of initiation of anti-subsidy proceeding concerning imports of coated fine paper originat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p30-31,17.04.2010.

[3]Notice of initiation of an anti-subsidy proceeding concerning imports of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ing (WWAN) modems originat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p7-8,16.09.2010.

[4]黃文旭,歐盟反補貼調查的趨勢及中國的應對策略[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月,第41卷第6期,第48-49頁.

[5]金融時報(英國),20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