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環境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評估(3 / 3)

雖然世界銀行提出的43項氣候友好型環境產品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有一定比重,但其整體競爭力偏弱。本文認為提高中國環境產品競爭力的基本策略是,大力支持第I和第II類稅號環境產品的生產;鼓勵第III、IV類稅號環境產品生產;此外,盡量采取措施保護第V類、VI類稅號環境產品,並扶持其中幼稚新興環境產業的成長。與此同時,對依靠資源尤其是稀有礦產資源和環境資源取得優勢的行業采取謹慎發展的態度,對依靠技術創新取得優勢的行業應當予以鼓勵,對目前技術比較落後但是前景廣闊的劣勢行業應當扶持發展。

四、中國43項環境產品國際競爭優勢提升的路徑

(一)創新環境技術和產品,提高環境產品競爭力

創新環境技術和產品,提高環境產品競爭力可選擇的策略有以下三個方麵:第一,中國中小環境企業要學會瞄準環境市場的空白領域,實現環境產品和技術的創新。要細分環境市場需要,積極介入大企業不願做、而中小企業能做的環境項目,這樣,一方麵可以避開與大企業的競爭,另一方麵可以更加成功地開發新的環境產品。這是創新中小企業環境技術和產品,提高競爭能力的良策。第二,盯住環境技術變動的領域,特別是中小環境企業應以環境技術變動大的領域作為目標努力進攻,以尋找進一步發展的機會,成功開發新環境技術和產品並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和銷售。第三,選擇應用性環境技術領域進行創新。我國中小環境企業應關注並細分環境市場的需求,采取跨步技術,攔截最終成熟的環境技術產品,進行邊緣和旁擊式開發。

(二)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投資

根據相關統計,中國是環境產品的淨進口國,短期內中國對發達國家的環境產品很難從逆差變為順差。如果隻是就環境產品談判談環境產品,從貿易利益而言,中國必將處於不利地位。所以,從中國的長遠經濟和環境綜合利益角度考慮,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環境技術與環境投資,一方麵將有利於中國環境產品質量的改善;另一方麵,由於外國企業加入,引入競爭,帶來先進的環境技術和管理理念,有利於中國學習其先進技術,從長遠角度,可以發揮中國環境產業的優勢。

跨國公司積極進入中國市場,較多采用產品出口、技術轉讓或者合資組建企業等方式開拓市場,中國企業可以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對各種技術引進模式進行比較,采取適當的模式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投資。例如遠大集團通過與法國燃氣公司合作,利用其銷售網絡成功的推銷綠色環保型燃氣中央空調等。據國家商務部統計,2007年環境保護新設立外商投資項目53個,比2006年同期增加8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155萬美元。

(三)政府應繼續加大對環境產業的扶持

政府應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加大對環境產業的投資,在稅收、信貸、財政補貼方麵對環境產業予以政策優惠與扶持。例如,在美國,其聯邦政府將環境產業視為兼有公益事業性質的高科技產業來看待,通過一些經濟手段如財政補助、稅收支出、投融資等,促進了環境產業的發展。中國政府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運用各種經濟手段促進環境產業的發展。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力度,引導資金投入環境產業,同時,努力完善相關的金融政策,製定節能減排的激勵和約束機製。其次,政府應該實行減免稅優惠,如減免征收環境企業的營業稅、增值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等,同時提供財政補貼;政府還可以對環境產業中某些收益較少或較難的行業給與銀行貸款的貼息支持;為收益較慢的項目設立特許期和寬限期,在寬限期內減免征收所得稅等,從而促進環境產業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Adler Matthew, Brunel Claire, Hufbauer Gary. Et al. What’s on the Table? The Doha Round as of August 2009 [R]. Washington: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9.

[2]粟紅:《從美國小企業發展看外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年10月.

[3]任贇:《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