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建“單一窗口”,提升我國貿易便利化水平(3 / 3)

統一平台的作用及基本要素,與我國所推動的電子口岸建設十分相似。電子口岸是經國務院批準、由海關總署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建設的跨部門電子政務工程。目前電子口岸已經實現了與海關、發改委、公安部、鐵道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環保總局、外彙局、貿促會、香港工貿署、澳門經濟局以及13家商業銀行的聯網。因此,建立單一窗口,利用電子口岸這個公共信息平台,進一步拓展其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二)推進關檢合作,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從進出口貨物在口岸的物流過程看,海關與檢驗檢疫部門的監管構成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二者的合作對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廣東省在2012年5月由省政府主導,試行了以“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為核心的關檢合作新機製,得到了海關總署和質檢總局的高度重視,為關檢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廣東關檢合作總體模式如下:

申報環節,廣東建立了統一的信息平台,企業一次性錄入申報數據,由平台自動轉換成報關單電子數據和報檢單電子數據,進行申報;查驗環節,關檢雙方通過公共信息平台對碰查驗、檢驗指令,對均需查驗、檢驗的貨物,共同但又分別按照各自職責查驗和檢驗,實現一次開箱,一次查驗。對一次放行,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分別將貨物的放行信息放入統一信息平台,對碰後形成最終的貨物放行指令,海關實施卡口放行,這樣可以避免企業在海關、質檢、碼頭三家往返辦理放行手續。關檢合作機製下,企業報關報檢時間減少了30%以上;口岸查驗效率提高80%,為企業節省50-65%的裝卸費用。廣東海關與質檢部門的合作,是對“統一平台”模式單一窗口的探索,為我國建設真正單一窗口提供了實踐經驗。

(三)全麵推廣監管單證的電子化、標準化,推行聯網監管

現代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到國際貿易中活動中,也使得現代企業運營模式發生了深刻地變化,傳統的各種紙質文件、商業單證、憑證、票據、企業間商事往來的函電、產品的說明書等都將越來越多地以電子方式替代。國際市場競爭使得企業對以電子化為基礎的簡化手續、提高效率、降低貿易成本的要求越來越高。實施監管證件的電子化,實現監管部門與企業電子數據庫的互聯,有利於充分發揮現代企業管理優勢,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簡化海關通關手續,促進國際貿易穩定發展。

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加快推進實行進出口過程中單證無紙化和標準化的步伐。2009年7月1日起,歐盟海關全麵實行電子報關,“歐盟統一報關單”以電子方式向海關提交。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通過單一窗口建設,也實現了大部分單證的無紙化、標準化。目前,海關總署已在全國大部分口岸實行通關無紙化改革,取得了很好地社會和經濟效益。但整個貿易過程監管證件的電子化、標準化程度還比較低,企業仍需要多次遞交紙麵申請單證或者重複多次錄入相同數據,需要全麵推廣對外貿易涉及證件的電子化、標準化。

(四)簡化通關流程,建立“一站式”通關服務

由於貿易便利化範圍較廣,涉及到的部門較多,應建立一個快捷有效的協調機製,簡化流程,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目前而言,在國家層麵需進行監管治理上的巨大變革,需要加強業務流程的優化,改變各自為政的局麵。各部門需提高服務意識,真正從企業用戶的需求出發,在通關各環節做到線上、線下相互配合,提高業務處理的效率。例如在貨物流轉過程中,報關、報檢手續辦理與貨物的流動同時進行,將現有的流程由“串聯式”變為“並聯式”,實現一次錄入,一次申報;縮短貨物到港後等待辦理報關、報檢手續的時間;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綜合查驗大樓,實現一次開箱、一次查驗,提高貨物物流運轉速度;建立企業誠信體係,推廣以企業誠信為基礎的分類風險管理通關體係。

需要指出的是,在單一窗口建設過程中,還需要企業深度參與。建設部門要深入調研企業需求,邀請企業積極參與研討、座談、磋商,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滿足企業實際需求,建設內容得到企業真心認可,是單一窗口成功建設的關鍵。如果缺乏企業深度參與,僅僅靠管理部門的設想來建設,那可能隻是政府部門的一廂情願,並不能真正給企業帶來便利,不能產生真正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朱秋沅.日本單一窗口構建及其製度性啟示,外國問題研究,2011年第3期.

[2]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3年秋季).

[3]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2〕49號,2012年9月16日.

[4] 段麗萍.新加坡的"單一窗口"[J].中國海關,2006年第5期.

[5]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年的報告(2013-1014年度;2012-2013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