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墨西哥頁岩氣產業潛力顯現尚需時日
1.墨西哥是理論上的頁岩氣大國。EIA認為,墨西哥頁岩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15萬億立方米,是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大國。由於墨西哥地質構造的複雜性以及頁岩區的不連續性,墨西哥實際的頁岩氣資源量有可能比這一評價結果還要高。雖然沒有經過產業化驗證,但從地理位置看,美國的伊格爾福特頁岩區已經延伸至墨西哥境內,而伊格爾福特是目前美國的頁岩氣富集區,從這一點判斷,墨西哥的頁岩氣資源稟賦應該不會差。
2.進口美國天然氣為墨西哥樹立天然氣低價位“標杆”。美國頁岩氣產業大發展讓墨西哥分享了紅利,具體表現為墨西哥從美國進口了大量廉價天然氣。進口美國天然氣客觀上為墨西哥國內天然氣價格樹立了低價位標杆。墨西哥2012年從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占到了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的30%,其中來自美國的管道氣數量遠遠大於從中東和非洲地區的LNG進口數量。目前美國和墨西哥政府已達成協議,正在或計劃修建6條管道用於向墨西哥出口天然氣,這將成為未來墨西哥國內天然氣價格機製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中資企業赴北美投資頁岩氣產業曆程
最早投資北美頁岩氣的中資企業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010年中海油出資5.7億美元購買了美國第二大天然氣公司切薩皮克公司位於奈厄布拉勒的頁岩資產股份,2011年又出資10.8億美元購買了切薩皮克公司位於伊格爾福特的頁岩氣資產的股份,兩次並購共出資16.5億美元,通過並購中海油成功進軍北美。
國內另一家石油公司中石化於2012年出資22億美元購買了戴文公司位於奈厄布拉勒和尤蒂卡兩地的頁岩資產股份,也開始涉足美國頁岩氣產業。2013年初,中石化再次以10億美元的代價購買了切薩皮克公司位於俄克拉荷馬州密西西比灰岩油氣田的50%權益,在美頁岩氣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除將美國作為投資重點地區之外,中石化還於2011年出資20億美元並購了加拿大日光能源公司全部資產,資產構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頁岩氣資產。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對於北美頁岩氣的關注更多地集中在加拿大。2012年中石油以22億美元購買了殼牌公司加拿大頁岩氣資產部分股份。與此同時,另一家中資企業中國化工集團於2013年6月以17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先鋒自然資源公司在二疊盆地Wolfcamp頁岩資產40%的權益。
伴隨著國有石油公司進軍北美,國內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也陸續進軍北美頁岩氣產業。相比國家石油公司巨額投資,民營企業投資額度較小。2012年年底,國內海默科技公司以2750萬美元的代價購買了美國Carrizo油氣公司奈厄布拉勒頁岩氣資產14.3%的權益,且獲得作業權,成為第一家進入美國頁岩氣產業的中國民企。
三、中資企業投資北美頁岩氣的戰略價值
頁岩氣革命爆發後,全球興起“頁岩氣熱”,英國、波蘭、中國、烏克蘭等國家紛紛製定發展規劃並投入產業化實踐。在這一特殊時期,中資企業選擇進軍北美頁岩氣產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 中資企業通過投資頁岩氣成功進軍美國油氣行業
相對於中東、非洲等資源富庶地區而言,美國經濟社會發達、法製健全、資源也很豐富、投資環境穩定。對以國際化經營為目標的中資企業而言,到美國去投資油氣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但是中資企業進軍美國油氣行業的征程充滿了曲折。中海油在並購切薩皮克頁岩資產之前,曾有並購優尼科公司失敗的前車之鑒。頁岩氣產業興起後,出於發展需要,美國政府放鬆了對外資進入美國油氣行業的準入限製,客觀上為中資企業進軍美國油氣領域提供了機遇。頁岩氣產業是中國進軍美國油氣產業的“敲門磚”。
(二)當前進軍加拿大頁岩氣產業有可能獲得先入者優勢
從美國頁岩氣產業實踐看,油公司進入頁岩氣產業通常采取兩種模式,即先期進入模式(First Mover)和跟隨模式(Follower)。目前在美國頁岩氣經營業績優良者多為先期進入者(包括伍德麥肯錫調研報告中的六家盈利企業),後期“跟隨者”的經營效益水平則要低很多,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殼牌皆是如此。這一規律估計對加拿大的頁岩氣產業也適用。加拿大目前頁岩氣產業正處於發展初期,中資企業若想在加拿大頁岩氣領域有所作為,現階段進入時機相對較好。